薄壁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压弯性能分析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·概述 | 第10-11页 |
| ·钢管混凝土柱的研究与应用 | 第11-14页 |
| ·欧美的钢管混凝土结构 | 第12页 |
| ·前苏联的钢管混凝土结构 | 第12页 |
| ·日本的钢管混凝土结构 | 第12-13页 |
| ·我国的钢管混凝土结构 | 第13-14页 |
| ·薄壁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| ·课题研究背景和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7-20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7-19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第二章 薄壁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有限元建模 | 第20-34页 |
| ·概述 | 第20页 |
| ·有限元软件 ANSYS 简介 | 第20页 |
| ·有限元模型的选用 | 第20-27页 |
| ·ANSYS 有限元模型 | 第20-22页 |
| ·本文有限元模型的取用 | 第22-27页 |
| ·有限元建模及网格划分 | 第27-30页 |
| ·建模 | 第27-28页 |
| ·网格划分 | 第28-29页 |
| ·有限元建模 | 第29页 |
| ·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| 第29-30页 |
| ·加载及求解 | 第30页 |
| ·结果分析与研究 | 第30-3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三章 薄壁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非线性分析程序设计 | 第34-43页 |
| ·概述 | 第34页 |
| ·非线性分析程序基本理论 | 第34-36页 |
| ·基本假定 | 第35页 |
| ·本构关系的选取 | 第35-36页 |
| ·非线性分析程序编制过程 | 第36-41页 |
| ·坐标系的建立及截面条带划分 | 第36页 |
| ·程序编制前处理 | 第36-37页 |
| ·基本计算公式 | 第37-38页 |
| ·FORTRAN 程序简介 | 第38-40页 |
| ·FORTRAN 程序框图 | 第40-41页 |
| ·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| 第四章 薄壁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压弯性能分析 | 第43-52页 |
| ·概述 | 第43-44页 |
| ·组合柱压弯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4-51页 |
| ·薄壁型钢管厚度 | 第44-46页 |
| ·荷载偏心率 | 第46-48页 |
| ·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 | 第48-5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1-52页 |
| 第五章 薄壁型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分析 | 第52-66页 |
| ·概述 | 第52页 |
| ·模型设计 | 第52-55页 |
| ·加载制度 | 第53-54页 |
| ·滞回曲线 | 第54页 |
| ·骨架曲线 | 第54页 |
| ·延性系数 | 第54-55页 |
| ·延性性能分析 | 第55-65页 |
| ·薄壁型钢管厚度 | 第55-58页 |
| ·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 | 第58-60页 |
| ·轴力比 | 第60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| ·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·展望 | 第67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3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