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

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第1章 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2-17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7-18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8页
   ·创新与不足第18-19页
第2章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第19-22页
   ·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概念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劳动力第19页
     ·农村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第19页
     ·农村剩余劳动力第19-20页
     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20页
   ·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第20-22页
     ·刘易斯的人口转移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唐纳德博格的人口转移理论第21页
     ·托达罗收入预期理论第21-22页
第3章 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第22-34页
   ·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劳动力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绥化市北林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第22页
     ·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分布状况第22-23页
   ·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第23-26页
     ·农村剩余劳动力测算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原因第24-26页
   ·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第26-34页
     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意思的行业分布和职业种类情况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分布情况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组织方式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模式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·北林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特点第32-34页
第4章 影响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第34-43页
   ·经济因素第34-38页
     ·城乡收入差距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第35-36页
     ·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劳动力转移的市场化程度第37-38页
   ·制度因素第38-40页
     ·户籍制度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土地制度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第40页
   ·劳动力禀赋因素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劳动力资源状况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劳动力素质第41页
   ·自然环境因素第41-43页
第5章 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及对策建议第43-48页
   ·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·由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第43页
     ·由孤立零散输出向规模化、品牌化输出转变第43页
     ·由季节性短期输出向稳定性长期就业输出转变第43页
     ·由政府组织包办式输出向市场化运作输出转变第43-44页
     ·由单纯追求打工赚钱向开发输出的综合效益转变第44页
     ·由跟踪式被动维权向属地自主维权转变第44页
   ·绥化市北林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第44-48页
     ·加快经济结构调整,开发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构建平等的就业市场,提高转移的市场化程度第45页
     ·完善环境支撑系统,解决转移的后顾之忧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完善职业技术培训,全面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加强农业综合开发,提高农业内部吸纳能力第47页
     ·重视跨国输出,加强区域间合作,逐渐达到劳动力转移系统化第47-48页
第6章 结论第48-52页
   ·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双重效应第48-50页
   ·针对绥化市北林区实际情况,适度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50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6-57页
作者简历第57-58页
致谢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区域经济的哈尔滨市区域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
下一篇:V公司压缩机项目风险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