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霞山区耕地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调控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19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7页 |
·耕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·耕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·耕地布局优化调控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19-22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19页 |
·气候特征 | 第19页 |
·地形与地貌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土壤和植被特征 | 第20页 |
·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| 第20-21页 |
·生态环境状况 | 第21-22页 |
3 研究区数据库建立 | 第22-25页 |
·数据准备 | 第22页 |
·DEM 的建立及地形因子的提取 | 第22页 |
·栖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处理 | 第22-23页 |
·气温因子的空间模拟 | 第23-24页 |
·土壤数据库的建立 | 第24-25页 |
4 基于地形因子的山区县域耕地空间分布特征 | 第25-3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地形位指数与分布指数的构建 | 第25-26页 |
·耕地在高程带上的分异特征 | 第26-27页 |
·耕地在坡度带上的分异特征 | 第27-28页 |
·耕地在坡向带上的分异特征 | 第28-29页 |
·耕地在地形位上的分异特征 | 第29-31页 |
5 基于自然生态位的耕地适宜性评价 | 第31-39页 |
·建立评价体系 | 第32-33页 |
·选取评价因子 | 第33-34页 |
·评价因子分级与量化处理 | 第34-36页 |
·确定评价因子权重 | 第36页 |
·耕地适宜性综合评价 | 第36-39页 |
6 山区耕地优化调控 | 第39-41页 |
·山区耕地分区 | 第39-40页 |
·山区耕地分区特征及优化调控模式 | 第40-41页 |
7 结论与讨论 | 第41-43页 |
·结论 | 第41-42页 |
·讨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