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22页 |
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4页 |
·古山煤矿三井自然发火特点 | 第12-13页 |
·古山煤矿三井自燃火灾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0页 |
·煤自燃机理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煤层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煤的自燃倾向性与自然发火期 | 第18-19页 |
·煤自燃阻化技术研究 | 第19-20页 |
·课题研究方案 | 第20-22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·技术路线图 | 第21-22页 |
2 古山煤矿065-2 综放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特性实验研究 | 第22-40页 |
·古山065-2 综放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热重特性 | 第23-28页 |
·实验煤样的采集与制备 | 第23页 |
·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煤低温氧化─自然发火特征温度分析 | 第24-28页 |
·古山矿065-2 煤层自然发火热重反应动力学参数确定 | 第28-33页 |
·热重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| 第28-30页 |
·动力学参数求解原理 | 第30-31页 |
·典型煤层自然发火热重反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与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升温速率对煤自燃倾向性的影响 | 第33-37页 |
·热重曲线与特征温度 | 第33-35页 |
·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| 第35-37页 |
·结论 | 第37页 |
·基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065-2 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期的确定 | 第37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3 古山065-2 综放工作面煤层自燃指标气体红外光谱实验研究 | 第40-53页 |
·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| 第40-41页 |
·红外气体分析仪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| 第41-42页 |
·系统组成 | 第41页 |
·红外线分析仪工作原理 | 第41-42页 |
·红外光谱仪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| 第42页 |
·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| 第42-44页 |
·典型煤层自燃指标气体远红外光谱特性 | 第44-47页 |
·煤样氧化自燃标志性气体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| 第47-52页 |
·预报模型的建立方法 | 第47-50页 |
·一氧化碳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| 第50-51页 |
·甲烷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| 第51页 |
·乙烯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4 古山煤矿阻化剂阻化效果技术参数实验研究 | 第53-71页 |
·煤氧化燃烧反应的动力学模型 | 第53-54页 |
·煤着火活化能的概念 | 第53页 |
·煤氧化燃烧反应的动力学模型求解 | 第53-54页 |
·实验仪器和条件 | 第54-55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5-67页 |
·热重特性分析 | 第55-60页 |
·机理函数的确定 | 第60-63页 |
·动力学参数求解 | 第63-66页 |
·阻化剂的最佳配比参数 | 第66-67页 |
·阻化剂的现场应用 | 第67-70页 |
·火区探测方法与标准 | 第67-68页 |
·火区治理技术措施 | 第68-69页 |
·火区治理与熄灭效果 | 第69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·结论 | 第71页 |
·展望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7-79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