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1. 绪论 | 第11-15页 |
·引言 | 第11页 |
·地下工程参数反演分析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指导性优化方法概述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2 位移反分析理论与遗传算法的改进 | 第15-24页 |
·巷道位移反分析的基本思想 | 第15-16页 |
·遗传算法简介 | 第16-17页 |
·影响遗传算法优化效果的因素分析 | 第17-18页 |
·标准遗传算法流程图和操作步骤 | 第18-21页 |
·遗传算法的自适应改进 | 第21-23页 |
·改进遗传算法应遵循的原则 | 第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3. 反演分析中监测技术与模拟软件研究 | 第24-35页 |
·量测信息反馈法 | 第24页 |
·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4-25页 |
·监测仪器操作技术要求 | 第25-27页 |
·巷道变形量计算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FLAC3D 软件介绍 | 第29-30页 |
·FLAC3D 模拟锚喷支护计算模型 | 第30-32页 |
·岩土本构模型选择 | 第32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4.小康矿 S_2S_2运输巷道围岩参数反分析中的变形监测 | 第35-45页 |
·地质特征 | 第35-37页 |
·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| 第37-38页 |
·巷道矿物成分及微组构分析 | 第38页 |
·参数反演分析的目的 | 第38-39页 |
·巷道横断面支护设计 | 第39-40页 |
·巷道收敛位移监测点布置 | 第40-41页 |
·监测数据的采集 | 第41页 |
·监测结果分析与反分析实测位移确定 | 第41-44页 |
·巷道拱顶下沉曲线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左帮1 号测点收敛曲线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参数反演分析中各监测点的实测位移 | 第4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5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小康矿围岩参数反演分析程序实现 | 第45-61页 |
·参数反分析的FLAC 正算模型 | 第45-47页 |
·反分析的计算流程图 | 第47页 |
·主要步骤分析与程序代码编制 | 第47-52页 |
·编码 | 第47-48页 |
·目标函数与适值评估 | 第48-49页 |
·选择 | 第49-50页 |
·交叉 | 第50-51页 |
·变异 | 第51-52页 |
·参数反分析的计算步骤与算法主程序 | 第52-55页 |
·参数设置与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5-58页 |
·反分析参数下的正分析 | 第58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·结论 | 第61页 |
·展望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5-67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