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融资券交易的风险监管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1-13页 |
·国外信用交易风险监管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监管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| 第13-14页 |
1 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的基本理论 | 第14-21页 |
·融资融券交易的内涵和特征 | 第14-16页 |
·融资融券交易的内涵 | 第14-16页 |
·融资融券交易的特征 | 第16页 |
·融资融券交易的风险 | 第16-18页 |
·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的分类 | 第16-18页 |
·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的特点 | 第18页 |
·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的经济学分析 | 第18-21页 |
·国内对境外信用交易风险的实证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中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 | 第19-21页 |
2 中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监管的现状研究 | 第21-28页 |
·中国融资融券交易监管的现状 | 第21-23页 |
·法律监管现状 | 第21-22页 |
·机构监管现状 | 第22-23页 |
·监管工具 | 第23页 |
·中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监管的不足 | 第23-26页 |
·法律监管的不足 | 第23-24页 |
·监管机构问题 | 第24-25页 |
·行业自律的弱化与自律缺失 | 第25页 |
·保证金管理的市场化不足 | 第25-26页 |
·中国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监管不足的原因 | 第26-28页 |
·体制因素 | 第26页 |
·社会转型因素 | 第26页 |
·监管者因素 | 第26页 |
·制度因素 | 第26-27页 |
·监督机制因素 | 第27-28页 |
3 境外信用交易风险监管的借鉴 | 第28-35页 |
·发达国家信用交易的风险监管 | 第28-30页 |
·美国 | 第28-29页 |
·英国 | 第29-30页 |
·德国 | 第30页 |
·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信用交易的风险监管 | 第30-33页 |
·韩国 | 第30-31页 |
·中国台湾地区 | 第31-32页 |
·中国香港地区 | 第32-33页 |
·境外信用交易的风险监管对中国的启示 | 第33-35页 |
4 完善中国现行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监管的建议 | 第35-44页 |
·法律监管 | 第35-37页 |
·完善与融资融券交易相关的法律 | 第35-36页 |
·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| 第36-37页 |
·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| 第37页 |
·行政监管 | 第37-41页 |
·监管理念层面 | 第37-38页 |
·监管措施层面 | 第38-41页 |
·自律监管 | 第41-44页 |
·自律监管是风险监管的补充 | 第41页 |
·加强证券交易所的一线风险监管 | 第41-42页 |
·加强证券业协会的自身建设 | 第42-43页 |
·监管工具的完善 | 第43-44页 |
结束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