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11页 |
导论 | 第11-30页 |
一、研究背景、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5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5-19页 |
三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9-23页 |
四、研究方法、技术路径及数据来源 | 第23-26页 |
五、本文研究内容、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| 第26-30页 |
第一章 理论基础、理性农民假设与理论分析框架 | 第30-50页 |
第一节 理论基础 | 第30-38页 |
一、公共产品理论 | 第30-31页 |
二、产权与制度变迁理论 | 第31-33页 |
三、社会资本理论 | 第33-35页 |
四、集体行动理论 | 第35-36页 |
五、(多中心)治理与自主治理理论 | 第36-38页 |
第二节 理论假设前提:理性农民 | 第38-42页 |
一、理性小农假设之争 | 第39-40页 |
二、方法论意义上的理性农民假设 | 第40-42页 |
三、理性假设可以是"有限"的么? | 第42页 |
第三节 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| 第42-50页 |
一、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农民自主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| 第42-45页 |
二、影响农民自主治理因素的分解 | 第45-48页 |
二、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:基于成本-收益分析 | 第48-50页 |
第二章 社会资本与农民自主治理 | 第50-63页 |
第一节 我国农村地区社会属性分析 | 第50-53页 |
一、传统农村地区的熟人社会属性 | 第50-51页 |
二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的原子化社会趋势 | 第51-52页 |
三、广西北部湾农村地区社会属性:与北方农村社会差异分析 | 第52-53页 |
第二节 社会资本在经济学上的应用 | 第53-57页 |
一、社会资本的经济功能 | 第53-55页 |
二、内生社会资本因素的成本——收益分析 | 第55-57页 |
第三节 广西北部湾农村社区社会资本与农民自主治理的调查统计 | 第57-63页 |
一、社会资本测量指标选择 | 第57-58页 |
二、社会资本对农民达成自主治理的影响机理 | 第58-59页 |
三、基于广西北部湾农村社会资本调查的统计分析 | 第59-63页 |
第三章 产权、乡村治理、政府支持与农民自主治理 | 第63-84页 |
第一节 产权与农民自主治理 | 第63-74页 |
一、产权的分类及我国现存的公共产权 | 第63-67页 |
二、产权的功能 | 第67-70页 |
三、关于广西北部湾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产权的调查统计 | 第70-74页 |
第二节 乡村治理与农民自主治理 | 第74-79页 |
一、我国"乡政村治"格局的形成 | 第74-75页 |
二、现行"乡政村治"体制的困境 | 第75-77页 |
三、改善乡村治理的展望:构建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为目标的多中心乡村治理体制 | 第77-79页 |
第三节 政府支持与农民自主治理 | 第79-84页 |
一、政府支持的原则 | 第79-80页 |
二、政府支持方式选择 | 第80-84页 |
第四章 影响农民自主治理因素的实证分析 | 第84-95页 |
第一节 样本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| 第84-85页 |
一、样本数据来源 | 第84页 |
二、样本总体描述性统计 | 第84-85页 |
第二节 模型选择与变量定义 | 第85-88页 |
一、模型选择 | 第85-87页 |
二、变量定义 | 第87-88页 |
第三节 变量因子分析 | 第88-92页 |
一、因子分析过程及结果 | 第88-92页 |
二、因子分析结果简析 | 第92页 |
第四节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| 第92-95页 |
一、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| 第92-93页 |
二、模型整体检验分析 | 第93页 |
三、回归结果的因素分析 | 第93-95页 |
第五章 农民自治组织初探 | 第95-110页 |
第一节 农民组成自治组织的制度变迁:以水发坡村和沙场村用水协会为例 | 第95-101页 |
一、我国农民自治组织发展背景 | 第95-97页 |
二、农民组成自治组织的变迁过程:以钦州市浦北县官峒镇水发坡村和沙场村用水协会为例 | 第97-98页 |
三、用水协会成立的制度分析 | 第98-99页 |
四、现有的自治组织存在的问题 | 第99-101页 |
第二节 影响农民参与自治组织意愿的因素分析 | 第101-105页 |
一、样本数据来源及总体描述性分析 | 第101页 |
二、影响因素选择及变量定义 | 第101-103页 |
三、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| 第103-105页 |
第三节 农民自治组织形式的选择 | 第105-110页 |
一、农民自主组织的原则 | 第105-106页 |
二、完善现有的用水协会等自治组织 | 第106-107页 |
三、农民自治组织的方向:股份合作制、法人型的公共事务治理协会 | 第107-108页 |
四、政府支持 | 第108-11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10-114页 |
一、结论性回顾 | 第110-112页 |
二、进一步研究展望 | 第112-1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4-120页 |
附录 | 第120-12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24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-12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