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民族工作论文

现当代我国民族乡村政治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--以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为例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2页
导论第12-33页
 一、选题缘起第12-18页
 二、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8-23页
 三、研究概况述略第23-27页
 四、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及文献资料来源第27-29页
 五、本文的创新点第29-30页
 六、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与论文结构第30-33页
第一章 岫岩满族自治县概况第33-53页
 第一节 自然概况第33-35页
  一、地理概况第33-34页
  二、农业生产和资源概况第34-35页
  三、人口及交通状况第35页
 第二节 历史沿革第35-38页
 第三节 行政沿革第38-40页
  一、清朝前的行政设置第38页
  二、清朝的行政设置第38页
  三、清朝后的行政设置第38-39页
  四、建国后的行政变更第39-40页
 第四节 封建土地租佃关系第40-49页
  一、土地开垦状况第40-44页
  二、封建剥削方式第44-48页
  三、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第48-49页
 第五节 满族文化的发展第49-53页
  一、满族文化的创立和发展第49-51页
  二、满族姓氏的演变第51页
  三、满族的宗教信仰第51-53页
第二章 岫岩各族人民的抗日斗争与中共政权在岫岩的建立第53-67页
 第一节 日本帝国主义在岫岩的殖民统治及当地各族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第53-58页
  一、日本帝国主义在岫岩的殖民统治第53-56页
  二、东北各族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反抗第56-58页
 第二节 中共政权在农村的建立第58-66页
  一、夺取地方政权,建立县、区、村政府第58-62页
  二、发动群众参政议政,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第62-64页
  三、健全政权工作机构,壮大干部队伍第64-66页
 小结第66-67页
第三章 中共在岫岩领导的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变革第67-84页
 第一节 中共在岫岩领导的土地改革第67-80页
  一、土地改革的准备阶段第67-71页
  二、土地改革的发展阶段第71-78页
  三、巩固土地改革成果阶段第78-80页
 第二节 战胜粮荒,领导开展大生产运动,鼓励城乡发展商业第80-81页
 第三节 发展文教卫生事业,禁止黄赌毒,移风易俗第81-84页
  一、发展文教卫生事业第81-82页
  二、禁止黄毒赌,移风易俗第82-84页
第四章 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的乡村改造与政治变革第84-112页
 第一节 农业合作化运动第84-103页
  一、合作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第84-85页
  二、合作化运动发展的历程第85-103页
 第二节 人民公社化运动第103-107页
  一、由高级社进入人民公社阶段第103-106页
  二、公社的"政社合一"体制第106-107页
 第三节 文化教育与民族事务的开展第107-112页
第五章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人民公社的解体第112-129页
 第一节"文化大革命"时期的社会失序第112-121页
  一、阶级斗争扩大化第112-115页
  二、群众大革命第115-118页
  三、农业生产的凋敝第118-121页
 第二节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人民公社的解体第121-129页
  一、岫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122-127页
  二、人民公社的解体第127页
  三、岫岩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第127-129页
第六章 区域民族政治的建构第129-157页
 第一节 建立满族自治县的酝酿第129-135页
  一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中央对民族政策的恢复和发展第129页
  二、岫岩县建立满族自治县前的准备工作第129-135页
 第二节 满族自治县的建立第135-137页
  一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建立第135-136页
  二、岫岩建立满族自治县后的发展第136-137页
 第三节 满族民族认同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发展第137-141页
  一、满族民族认同的提高第137-139页
  二、满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第139-141页
 第四节 村民自治的兴起与发展第141-157页
  一、村民自治的兴起与初步发展第141-144页
  二、新时期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第144-154页
  三、解决对策第154-157页
结论第157-159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159-167页
附录1: 基层政治状况调查问卷第167-170页
附录2: 满族自治地方一览表第170-17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71-173页
后记第173-175页

论文共1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警察形象危机问题的社会学研究--以沈阳市为例
下一篇:西部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农民自主治理--基于广西北部湾农村地区的调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