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绪论 | 第8-9页 |
1 表的起源及流变 | 第9-16页 |
·表文的滥觞 | 第9-11页 |
·表文的形成 | 第11-12页 |
·表文的盛行 | 第12-14页 |
·表文的散化 | 第14-16页 |
2 苏轼表文的内容分类 | 第16-30页 |
·谢表 | 第16-23页 |
·贬谪到任谢表 | 第16-19页 |
·受封谢表 | 第19-20页 |
·谢奖赐表 | 第20-22页 |
·放罪谢表 | 第22-23页 |
·乞事表 | 第23-24页 |
·贺事表 | 第24-26页 |
·进献表 | 第26页 |
·代作表 | 第26-27页 |
·其他 | 第27-30页 |
3 苏轼表文的艺术创新之处 | 第30-39页 |
·如其口出的用典手法 | 第30-33页 |
·善用长句对偶,行文流利畅达 | 第33-34页 |
·辞采朴实,文风典雅 | 第34-36页 |
·善用虚词,句式灵活 | 第36-37页 |
·骈散结合,以古文法写四六 | 第37-39页 |
4 苏轼表文对前人的师法、与同代作家的比较及对后世的影响 | 第39-50页 |
·苏轼表文对前代的师法 | 第39-44页 |
·贾谊 | 第39-41页 |
·陆贽 | 第41-44页 |
·苏轼与同代文学家表文之比较 | 第44-48页 |
·欧阳修 | 第45-46页 |
·王安石 | 第46-48页 |
·苏轼表文对后世影响 | 第48-50页 |
结束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