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白居易、苏轼怀古诗数量差别之原因 | 第8-24页 |
第一节 时代背景 | 第8-12页 |
一、白居易所处之时代 | 第8-9页 |
二、苏轼所处之时代 | 第9-10页 |
三、白居易、苏轼所处时代之异同 | 第10-12页 |
第二节 家庭环境 | 第12-19页 |
一、白居易的家庭环境 | 第12-16页 |
二、苏轼的家庭环境 | 第16-17页 |
三、白居易、苏轼家庭环境之异同 | 第17-19页 |
第三节 仕宦经历 | 第19-24页 |
一、白居易、苏轼仕宦经历的相近之处 | 第19-22页 |
二、白居易、苏轼仕宦经历的不同之处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白居易、苏轼怀古诗内容之比较 | 第24-41页 |
第一节 君王治国题材 | 第24-29页 |
第二节 杨贵妃题材 | 第29-33页 |
第三节 王昭君题材 | 第33-35页 |
第四节 李杜题材 | 第35-38页 |
第五节 四皓题材 | 第38-41页 |
第三章 白居易、苏轼怀古诗艺术风格之比较及其对后世之影响 | 第41-47页 |
第一节 白居易、苏轼怀古诗艺术风格之比较 | 第41-45页 |
一、白居易、苏轼怀古诗艺术风格的相同之处 | 第41-43页 |
二、白居易、苏轼怀古诗艺术风格的不同之处 | 第43-45页 |
第二节 白居易、苏轼怀古诗对后世影响之比较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