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宗教论文--神话与原始宗教论文--原始宗教论文

岭南黄大仙信仰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绪论第10-20页
 一、问题的提出与文章的主要思路第10-12页
 二、关于黄大仙信仰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2-16页
 三、研究方法第16-18页
 四、论文创新点第18-20页
第一章 角度:民族宗教学视野下的汉民族民间信仰研究第20-35页
 一、对"民间信仰"概念的说明第20-22页
 二、中国特色的民族宗教学研究体系的建构第22-25页
 三、汉民族宗教信仰的突出特点第25-28页
 四、汉民族民间信仰与道教的亲缘互动第28-30页
 五、针对汉民族宗教信仰特点,发挥民间信仰积极作用第30-35页
第二章 寻根:金华黄大仙信仰的历史与现状第35-69页
 第一节 金华黄大仙信仰的源起与发展第35-59页
  一、典籍文献记载的金华黄大仙信仰第36-52页
  二、诗文吟诵记载的金华黄大仙信仰第52-54页
  三、民间传说记录的金华黄大仙信仰第54-57页
  四、精英文化与民俗传统互动造就的黄大仙文化第57-59页
 第二节 金华黄大仙信仰的现状第59-69页
  一、"黄大仙"被定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60-63页
  二、对"黄大仙"的挖掘集中为旅游开发服务第63-66页
  三、金华"黄大仙"的复兴是岭南黄大仙信仰的反哺第66-69页
第三章 南传:岭南黄大仙信仰的发展历程第69-165页
 第一节 岭南黄大仙信仰的形成第71-90页
  一、赤松黄大仙传说的传入第71-72页
  二、信仰形成时期的社会背景第72-75页
  三、清末"三坛"的创立与兴废第75-90页
 第二节 岭南黄大仙信仰的发展第90-144页
  一、啬色园第90-140页
   (一)、战乱年代的艰难成长(1915年——1945年)第91-103页
   (二)、建设年代的蓬勃发展(1945年——1965年)第103-117页
   (三)、转型年代的锐意改革(1965年——至今)第117-140页
  二、香港其他供奉黄大仙的道坛第140-144页
 第三节 岭南黄大仙信仰的成熟第144-165页
  一、广东黄大仙信仰的复苏与兴盛第144-162页
  二、走向海外的黄大仙信仰第162-165页
第四章 兴盛:黄大仙信仰兴盛岭南的背后第165-202页
 第一节 黄大仙信仰兴盛岭南的原因第166-189页
  一、融入岭南文化——岭南黄大仙信仰的地域化第166-173页
  二、融入岭南社会——岭南黄大仙信仰的现实色彩第173-182页
  三、融入时代——岭南黄大仙信仰的时代感第182-189页
 第二节 黄大仙信仰兴盛岭南的思考与启示第189-202页
  一、黄大仙信仰为何得以长久保存及多次中兴第189-196页
  二、从宗教团体到宗教慈善团体,是否是传统佛道实现现代化转型的一条可能路径?第196-197页
  三、慈善是一种资源,需要社会有意识地去培育第197-202页
参考文献第202-206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清单第206-208页
致谢词第208页

论文共20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客窗闲话》研究
下一篇:白居易与苏轼怀古诗比较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