汇集合成天然产物Roseophilin和路易斯酸催化的酸对吡咯的直接酰化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英文缩略词(Abbrev i at i on) | 第11-12页 |
第一部分 汇集合成天然产物Roseophilin | 第12-6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3页 |
·Roseophilin的研究背景 | 第12-16页 |
·Roseophilin的介绍 | 第12-13页 |
·Frontier的合成路线 | 第13-16页 |
·Nazarov的综述 | 第16-23页 |
·Nazarov环化的介绍 | 第16-17页 |
·Bronsted酸 | 第17-19页 |
·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| 第19页 |
·多相催化剂 | 第19-21页 |
·路易斯酸催化包括过渡金属催化剂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本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| 第23-26页 |
·前言 | 第23页 |
·本课题的提出和设计 | 第23-26页 |
·Roseophilin的逆合成路线分析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26-35页 |
·Roseophilin的首次合成 | 第26-33页 |
·6-庚烯基吡咯(6)的合成 | 第26-27页 |
·α,β-不饱和酸(5)的合成 | 第27页 |
·酰化-Nazarov环化串联反应的尝试 | 第27-30页 |
·生成大三元环化合物9的探索 | 第30-32页 |
·还原双键以及保护基脱去的尝试 | 第32-33页 |
·Roseophilin的最终合成路线 | 第33-34页 |
·讨论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实验部分 | 第35-48页 |
·实验所用仪器及试剂 | 第35-37页 |
·仪器 | 第35页 |
·试剂 | 第35-36页 |
·所用溶剂处理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37-48页 |
·化合物N-对甲苯磺酰基吡咯的合成 | 第37页 |
·化合物6-庚烯酸的合成 | 第37-38页 |
·化合物8的合成 | 第38页 |
·化合物6的合成 | 第38-39页 |
·化合物4的合成 | 第39-40页 |
·化合物3的合成 | 第40页 |
·化合物9的合成 | 第40-41页 |
·化合物13的合成 | 第41-42页 |
·化合物2的合成 | 第42页 |
·化合物叔丁基丙二酸甲酯的合成 | 第42页 |
·化合物7的合成 | 第42-43页 |
·化合物5的合成 | 第43页 |
·化合物10的合成 | 第43-44页 |
·化合物11的合成 | 第44-45页 |
·化合物11到4的合成 | 第45页 |
·化合物12的合成 | 第45-46页 |
·化合物12到9的合成 | 第46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表 部分化合物的图谱 | 第51-61页 |
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1-62页 |
第二部分 路易斯酸催化的酸对吡咯的直接酰化 | 第62-97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62-67页 |
·傅克反应的研究背景 | 第62页 |
·酰化反应的综述 | 第62-67页 |
·以Meldrum’s酸为酰化基团的酰化策略 | 第62-63页 |
·以酸酐为酰化基团的酰化策略 | 第63页 |
·以酯为酰化基团的酰化策略 | 第63页 |
·以酸为酰化基团的酰化策略 | 第63-65页 |
·Cory的酰化策略 | 第65-66页 |
·Cyrous的酰化策略 | 第66页 |
·Wilkinson的酰化策略 | 第66-67页 |
第二章 本课题的提出与设计 | 第67-69页 |
·前言 | 第67页 |
·本课题的提出与方案设计 | 第67-69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69-76页 |
·催化剂条件的摸索 | 第69-71页 |
·氯化锌催化的不同酸进行的酰化反应 | 第71-72页 |
·双吡咯1,5-二羰基化合物反应条件的摸索 | 第72-73页 |
·催化芳基化合物的酰化 | 第73页 |
·结论 | 第73-76页 |
第四章 实验部分 | 第76-87页 |
·实验所用仪器及试剂 | 第76-77页 |
·仪器 | 第76页 |
·试剂 | 第76-77页 |
·所用溶剂处理 | 第77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77-87页 |
·路易斯酸活性摸索的实验步骤 | 第77-78页 |
·氯化锌催化不同酸对吡咯酰化反应的实验步骤 | 第78-85页 |
·氯化锌催化邻溴苯甲酸对苯甲醚酰化反应的实验步骤 | 第85页 |
·氯化锌催化1.5二羰基吡咯的合成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0页 |
部分化合物的图谱 | 第90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