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高超稠油蒸汽吞吐效果综合对策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创新点摘要 | 第6-9页 |
前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稠油开发技术 | 第11-18页 |
·稠油的性质 | 第11-13页 |
·稠油的定义和标准 | 第11页 |
·稠油的一般性质 | 第11-13页 |
·国内外开发技术现状 | 第13-18页 |
·稠油热采技术的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稠油热采技术发展趋势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曙一区超稠油开发历程 | 第18-28页 |
·杜84块主要地质特点 | 第18-21页 |
·主力含油储层地层时代为新生界沙河街组和馆陶组 | 第18-19页 |
·断层控制地层沉积和油水分布 | 第19页 |
·发育了三种沉积体系 | 第19-20页 |
·储层物性好,为中-高孔、高渗-特高渗储层 | 第20页 |
·油层产状以中厚层、厚层、块状为主 | 第20页 |
·油品性质差,开发难度大 | 第20页 |
·储量丰度高,有利于整体开发 | 第20-21页 |
·杜84块开发历程及开采现状 | 第21-24页 |
·兴隆台油层开发历程及开采现状 | 第21-23页 |
·馆陶油层开发历程及开采现状 | 第23-24页 |
·超稠油生产特点 | 第24-28页 |
·流动温度高,启动压差大 | 第24页 |
·周期间产量变化规律 | 第24-26页 |
·周期内日产油变化规律 | 第26-27页 |
·累积采油量与累积注汽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| 第27页 |
·采注比、回采水率、油汽比变化趋势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超稠油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| 第28-33页 |
·单井差异 | 第28页 |
·地层压力下降 | 第28-29页 |
·体系干扰 | 第29-30页 |
·层间动用不均,汽窜问题突出 | 第30页 |
·闷井时间 | 第30页 |
·地下存水增加,油井加热半径有限 | 第30-32页 |
·水平段动用不均 | 第32页 |
·蒸汽超覆严重,面临顶水下窜威胁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综合治理改善吞吐效果 | 第33-43页 |
·改善超稠油吞吐效果的各类方法 | 第33-36页 |
·分注选注技术 | 第33页 |
·高温调剖 | 第33页 |
·三元复合吞吐 | 第33-34页 |
·蒸汽吞吐添加剂 | 第34页 |
·高温气体驱油剂 | 第34-35页 |
·水平井加密 | 第35-36页 |
·井组综合优化改善超稠油吞吐效果 | 第36-41页 |
·优化井组,完善井网,合理调整注汽顺序 | 第36-37页 |
·优化注汽参数,合理把握操作时机 | 第37页 |
·辅助油井间歇,提高油井周期产油量 | 第37-39页 |
·开发实例 | 第39-41页 |
·井组整体注汽的特点 | 第41-43页 |
结论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摘要 | 第49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