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治理中村庄的失序与重建--以安徽省S镇Y村为个案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导论 | 第8-20页 |
一、研究的缘起 | 第8-9页 |
二、问题意识 | 第9-11页 |
三、文献梳理及相关概念 | 第11-16页 |
四、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| 第16-18页 |
五、个案概况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Y村异态化的村庄管理 | 第20-26页 |
第一节 村庄管理主体的任意性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村庄管理程序的欠正义 | 第21-23页 |
第三节 村庄管理手段的粗暴 | 第23-24页 |
第四节 村庄管理监督的缺失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村庄有效治理缺失的原因分析 | 第26-33页 |
第一节 村庄治理基础的聚变 | 第26-29页 |
第二节 村庄管理制度不完善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村庄管理主体的暗箱操作 | 第30页 |
第四节 村庄管理对象的不配合 | 第30-33页 |
第三章 国外乡村治理的经验 | 第33-43页 |
第一节 印度喀拉拉科学民众运动 | 第33-36页 |
第二节 美国新农村建设---农业产业化模式 | 第36-38页 |
第三节 韩国“新村运动” | 第38-43页 |
第四章 借鉴经验,重新建构村庄治理模式 | 第43-52页 |
第一节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中村两委关系 | 第44-46页 |
第二节 创新村民参与的民主形式 | 第46-48页 |
第三节 积极培育农村“第三部门” | 第48页 |
第四节 有效开发和利用乡村现有资源 | 第48-49页 |
第五节 着力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 | 第49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附录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