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培养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导言 | 第11-14页 |
(一)选题意义 | 第11页 |
(二)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(三)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1.创新之处 | 第13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一、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培养的意义 | 第14-20页 |
(一)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培养的内涵 | 第14-17页 |
1.职业态度 | 第14-15页 |
2.良好职业态度必备的素质要求 | 第15-17页 |
3.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培养的界定 | 第17页 |
(二)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培养的意义 | 第17-20页 |
1.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| 第18页 |
2.有利于大学生对自身的正确定位 | 第18-19页 |
3.有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| 第19页 |
4.有利于大学生取得事业的成功 | 第19-20页 |
二、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培养的基本内容 | 第20-24页 |
(一)择业态度培养 | 第20-21页 |
(二)敬业态度培养 | 第21-22页 |
(三)乐业态度培养 | 第22-23页 |
(四)勤业态度培养 | 第23-24页 |
(五)奉献精神培养 | 第24页 |
三、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24-32页 |
(一)职业院校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培养的现状 | 第24-28页 |
(二)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28-32页 |
1.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培养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0页 |
2. 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| 第30-32页 |
四、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培养的实现途径 | 第32-36页 |
(一)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| 第32页 |
(二)优化大学生职业态度教育 | 第32-33页 |
(三)使大学生良好职业态度培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| 第33-34页 |
(四)组织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 | 第34-35页 |
(五)建立有效的测评机制 | 第35-36页 |
结语 | 第36-37页 |
注释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0-41页 |
致谢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