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--以河津市农村为视角
| 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7页 |
| 引言 | 第7-9页 |
| 第一章 调研方案 | 第9-15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9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| ·样本选取 | 第10-11页 |
| ·为什么选择河津 | 第10-11页 |
| ·为什么选择村庄 | 第11页 |
| ·问卷设计 | 第11-15页 |
| 第二章 河津市农村社会纠纷类型 | 第15-21页 |
| ·土地纠纷 | 第15-16页 |
| ·房屋宅基地纠纷 | 第16-17页 |
| ·债务纠纷 | 第17-18页 |
| ·家庭内部纠纷 | 第18-19页 |
| ·其他纠纷 | 第19-21页 |
| 第三章 河津市农村社会纠纷解纷主体及其运作关系 | 第21-25页 |
| ·解纷主体 | 第21-22页 |
| ·河津市一级解纷主体 | 第21页 |
| ·乡镇一级解纷主体 | 第21-22页 |
| ·村一级解纷主体 | 第22页 |
| ·主体间运作关系 | 第22-25页 |
| 第四章 河津市农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25-27页 |
| ·法律意识层面 | 第25页 |
| ·机构运作层面 | 第25-27页 |
| 第五章 建议 | 第27-31页 |
| ·矛盾在基层解决 | 第27-29页 |
| ·法制理念下乡 | 第27页 |
| ·赋予村委会治村权 | 第27-28页 |
| ·建立有效的调解平台 | 第28-29页 |
| ·“人”的培养 | 第29-31页 |
| ·提升素质 | 第29页 |
| ·严格监管 | 第29-31页 |
| 结论 | 第31-3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3-35页 |
| 致谢 | 第35-37页 |
| 附录一 调查问卷 | 第37-45页 |
| 附录二 调研分析表 | 第45-49页 |
| 附录三 河津调查记事(节选) | 第49-5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