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经济计算、经济数学方法论文--经济数学方法论文

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1 绪论第11-33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1-13页
     ·选题的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·选题的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27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13-19页
     ·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综述第19-26页
     ·发展评价方法研究综述第26-27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第27-32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第27-30页
     ·本文的技术路线第30-32页
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32-33页
2 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第33-63页
   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3-50页
     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准则层的构建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经济发展子系统的构建第36-38页
     ·科技发展子系统的构建第38-40页
     ·人的全面发展子系统的构建第40-43页
     ·生态发展子系统的构建第43-49页
     ·指标体系与现有其他研究的比较第49-50页
   ·评价方法运用的步骤第50页
   ·评价指标的打分第50-53页
     ·正向指标打分第51页
     ·负向指标打分第51-52页
     ·适中指标打分第52页
     ·最佳区间指标打分第52-53页
   ·评价指标的赋权第53-61页
     ·G1法主观权重的确定第53-55页
     ·AHM法主观权重的确定第55-57页
     ·标准离差法客观权重的确定第57页
     ·熵权法客观权重的确定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基于相对熵的组合权重确定第58-61页
   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第61-62页
     ·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分值第61页
     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构成第61-6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2-63页
3 经济发展评价第63-83页
   ·评价原理第63-65页
     ·理论基础第63-64页
     ·经济发展评价的步骤第64-65页
   ·经济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第65-78页
     ·样本城市的选取与指标数据的选取第65-67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打分第67-70页
     ·G1法分层赋权第70-72页
     ·AHM法下权重的计算第72-73页
     ·标准离差法下权重的计算第73-75页
     ·熵权法下权重的计算第75页
     ·基于相对熵的评价指标组合赋权第75-78页
   ·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第78-81页
     ·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评价得分第78-79页
     ·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分析第79-81页
   ·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建议第81-8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2-83页
4 科技发展评价第83-98页
   ·评价原理第83-84页
     ·理论基础第83页
     ·科技发展评价的步骤第83-84页
   ·科技发展评价的实证研究第84-93页
     ·指标数据的选取第84-86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的打分第86-87页
     ·G1法分层赋权第87-88页
     ·AHM法下权重的计算第88-89页
     ·标准离差法下权重的计算第89-90页
     ·熵权法下权重的计算第90页
     ·基于相对熵的评价指标组合赋权第90-93页
   ·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发展状况分析第93-95页
     ·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发展状况第93-94页
     ·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发展状况总结第94-95页
   ·政策建议第95-9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7-98页
5 人的全面发展评价第98-112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98-99页
     ·理论基础第98-99页
     ·人的全面发展评价的步骤第99页
   ·人的全面发展评价的实证研究第99-105页
     ·样本的选取及指标的计算第99-101页
     ·国民幸福指数指标计算第101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的打分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基于相对熵的评价指标组合赋权第103-105页
   ·中国副省级城市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分析第105-109页
     ·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人的全面发展状况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人的全面发展状况总结第106-109页
   ·政策建议第109-11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1-112页
6 生态发展评价第112-125页
   ·评价原理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理论基础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生态发展评价的步骤第113页
   ·生态评价的实证分析第113-119页
     ·数据的来源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评价指标的打分第115-117页
     ·指标组合权重的计算第117-119页
   ·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生态发展状况分析第119-122页
     ·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生态发展状况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·中国10个副省级城市生态发展状况总结第120-122页
   ·政策建议第122-12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4-125页
7 综合评价第125-136页
   ·综合评价原理第125页
   ·综合评价结果第125-127页
   ·结论与展望第127-136页
     ·研究结论第127-134页
     ·研究局限第134页
     ·研究展望第134-136页
参考文献第136-145页
附录A 10个副省级城市科技评价指标的AHM法权重第145-147页
附录B 10个副省级城市生态评价G1法第147-149页
附录C 10个副省级城市生态评价AHM法第149-151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51-152页
致谢第152-153页
作者简介第153-154页

论文共1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死亡率关联债券的定价模型与实证研究
下一篇:基于OWL的本体整合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