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引言 | 第9-13页 |
| 2 宇宙的加速膨胀与暗能量 | 第13-43页 |
| ·宇宙动力学 | 第13-16页 |
| ·Ia型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对宇宙膨胀的探测 | 第16-17页 |
| ·宇宙学常数 | 第17-28页 |
| ·ACDM模型与加速膨胀 | 第17-26页 |
| ·宇宙学常数问题 | 第26-28页 |
| ·动力学暗能量模型 | 第28-40页 |
| ·精质暗能量 | 第28-31页 |
| ·幽灵暗能量 | 第31-34页 |
| ·精灵暗能量 | 第34-37页 |
| ·鬼凝聚暗能量 | 第37-39页 |
| ·快子暗能量 | 第39-40页 |
| ·小结 | 第40-43页 |
| 3 全息暗能量与agegraphic暗能量 | 第43-69页 |
| ·全息暗能量 | 第43-58页 |
| ·全息原理与紫外/红外对偶 | 第43-46页 |
| ·全息暗能量模型 | 第46-49页 |
| ·非平直宇宙中的全息暗能量 | 第49-51页 |
| ·循环宇宙中的全息暗能量 | 第51-58页 |
| ·相互作用的全息暗能量模型 | 第58-61页 |
| ·Agegraphic暗能量 | 第61-68页 |
| ·Agegraphic暗能量模型 | 第61-65页 |
| ·新agegraphic暗能量模型 | 第65-68页 |
| ·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4 重构标量场暗能量模型 | 第69-95页 |
| ·全息快子模型 | 第70-73页 |
| ·Agegraphic精质模型 | 第73-78页 |
| ·最初的agegraphic暗能量和新agegraphic暗能量 | 第74-75页 |
| ·重构agegraphic精质模型 | 第75-78页 |
| ·新agegraphic快子模型 | 第78-81页 |
| ·重构推广的鬼凝聚模型 | 第81-87页 |
| ·用WMAP 5年数据重构推广的鬼凝聚模型 | 第87-92页 |
| ·小结 | 第92-95页 |
| 5 暗能量模型的诊断 | 第95-109页 |
| ·Statefinder参数 | 第95-98页 |
| ·对几种暗能量模型的诊断 | 第98-107页 |
| ·非平直宇宙中的全息暗能量 | 第98-103页 |
| ·相互作用的全息暗能量 | 第103-107页 |
| ·小结 | 第107-109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109-11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11-123页 |
|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123-125页 |
| 致谢 | 第125-127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127-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