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| 1.1 硫化氢概述 | 第12-13页 |
| 1.2 硫化氢脱除方法 | 第13-18页 |
| 1.2.1 物理脱除法 | 第13-14页 |
| 1.2.2 化学脱除法 | 第14-17页 |
| 1.2.3 生物脱除法 | 第17-18页 |
| 1.3 分析与计算方法 | 第18-19页 |
| 1.3.1 脱硫剂组分的定性分析 | 第18页 |
| 1.3.2 硫化氢脱除效果的定量分析 | 第18-19页 |
| 1.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| 第19-22页 |
| 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2-32页 |
| 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22-23页 |
| 2.1.1 化学试剂 | 第22页 |
| 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2-23页 |
| 2.2 EDTA铁铵的制备 | 第23-24页 |
| 2.3 氮川三乙酸钠的制备 | 第24-25页 |
| 2.4 1,3,5-三嗪的制备 | 第25-26页 |
| 2.5 脱硫评价实验的操作过程 | 第26-32页 |
| 2.5.1 反应釜体积的测算 | 第26页 |
| 2.5.2 Na_2S_2O_3溶液的配置与标定 | 第26-28页 |
| 2.5.3 碘量法在测定其液相脱除率中的应用 | 第28-29页 |
| 2.5.4 测定的气液相中有关数据的合理性分析 | 第29-32页 |
| 第三章 脱硫剂组分的合成研究 | 第32-42页 |
| 3.1 EDTA铁铵合成条件的研究 | 第32-37页 |
| 3.1.1 氨水的加入对氧化铁黄溶解性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3.1.2 保温时间对Fe_2O_3溶解性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3.1.3 原料配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| 第34-37页 |
| 3.2 N(CH_2COONa)_3合成条件研究 | 第37-39页 |
| 3.2.1 反应温度对氨三乙酸合成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3.2.2 温度对N(CH_2COOH)_3转化为N(CH_2COONa)_3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3.3 1,3,5-三嗪合成研究 | 第39-41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四章 脱硫剂的评价 | 第42-72页 |
| 4.1 N_2吹扫时间对计算H2S脱除率精确性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| 4.2 脱硫温度对H_2S脱除效果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| 4.3 脱硫时间对H_2S脱除效果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4.4 EDTA铁铵对H_2S脱除效果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| 4.5 EDTA铁铵与N(CH_2COONa)_3复配对H_2S脱除效果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| 4.6 EDTA铁铵、N(CH_2COONa)_3、1,3,5-三嗪复配对H_2S脱除效果的影响 | 第52-55页 |
| 4.7 EDTA铁铵、N(CH_2COONa)_3、三乙胺复配对H_2S脱除效果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| 4.8 EDTA铁铵、N(CH_2COONa)_3、三乙胺、扩散剂复配对H_2S脱除效果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| 4.9 扩散剂的加入量对H_2S脱除速率的影响 | 第59-70页 |
| 4.10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| 第五章 总结 | 第72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-80页 |
| 作者和导师介绍 | 第80-82页 |
| 附件 | 第82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