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支化聚酯用于光致聚合物全息材料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17页 |
1.光全息术概述 | 第8-10页 |
2.全息材料的特性参数及术语 | 第10-13页 |
·曝光量 | 第10页 |
·衍射效率 | 第10-11页 |
·灵敏度和波长灵敏度 | 第11-12页 |
·分辨率 | 第12-13页 |
3.全息记录材料 | 第13-16页 |
4.论文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及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17-22页 |
·试剂及处理 | 第17页 |
·超支化聚酯的合成 | 第17-20页 |
·超支化聚酯树脂的合成 | 第17-18页 |
·苯甲酸封端改性反应 | 第18页 |
·苯甲酰氯封端改性反应 | 第18页 |
·分析测试 | 第18-20页 |
·凝胶渗透色谱(GPC) | 第18页 |
·热分析(DSC和TG) | 第18页 |
·红外光谱(FTIR) | 第18页 |
·核磁共振(~1HNMR) | 第18-19页 |
·酸值测定 | 第19页 |
·酐值的测定 | 第19页 |
·羟值测定 | 第19页 |
·封端效率的计算 | 第19-20页 |
·光聚物全息 | 第20-22页 |
·实验仪器设备 | 第20-21页 |
·激光器 | 第20页 |
·隔震台 | 第20页 |
·超净室 | 第20页 |
·光学附件 | 第20-21页 |
·光聚物全息干板制作 | 第21页 |
·衍射效率的测量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苯甲酰基功能化超支化聚酯的合成 | 第22-34页 |
·羟基型超支化聚酯的合成 | 第22-25页 |
·合成原理 | 第22-23页 |
·体系的酸值变化 | 第23-24页 |
·酐值对分子量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超支化聚酯的封端改性 | 第25-33页 |
·红外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GPC分析 | 第27-29页 |
·~1HNMR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DSC、TG分析 | 第31-3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光致聚合物全息材料研究 | 第34-54页 |
·全息光学系统 | 第34-36页 |
·感光层组分的确定 | 第36-39页 |
·成膜溶剂 | 第36页 |
·光引发剂 | 第36-37页 |
·记录单体的选择 | 第37-39页 |
·感光层组分的优化 | 第39-48页 |
·全息膜厚度对DE的影响 | 第39-42页 |
·单体用量对DE的影响 | 第42-45页 |
·光引发剂用量对DE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·全息膜的空间频率响应特性 | 第48-5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在读期间发表与待发表论文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