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·课题背景 | 第9页 |
·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9-15页 |
·金属配合物发光的基本原理 | 第15-19页 |
·基态和激发态 | 第15-16页 |
·金属配合物发光 | 第16-18页 |
·金属配合物发光与结构的关系 | 第18-19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吡啶二亚胺配体的制备和表征 | 第20-39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0-22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0-21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21-22页 |
·化合物的表征方法 | 第22页 |
·配体的合成 | 第22-27页 |
·试剂的预处理 | 第22-23页 |
·2,6-吡啶二甲酸的制备 | 第23页 |
·2,6-吡啶二甲酸二甲酯的制备 | 第23页 |
·2,6-二乙酰基吡啶的制备 | 第23-24页 |
·2,6-二[1-(苯基亚胺)乙基]吡啶(L1)的制备 | 第24-25页 |
·2,6-二[1-(2,6-二甲基苯基亚胺)乙基]吡啶(L2)的制备 | 第25页 |
·2,6-二[1-(2-甲基苯基亚胺)乙基]吡啶(L3)的制备 | 第25-26页 |
·2,6-二[1-(4-甲基苯基亚胺)乙基]吡啶(L4)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·2,6-二[1-(2,6-二乙基苯基亚胺)乙基]吡啶(L5)的制备 | 第27页 |
·配体及中间产物的表征 | 第27-38页 |
·核磁共振谱的测定 | 第27-32页 |
·配体的红外表征 | 第32-35页 |
·配体的元素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配体的紫外表征 | 第36-37页 |
·配体的荧光表征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系列Cu(Ⅱ)金属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| 第39-53页 |
·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| 第39-41页 |
·金属配合物Cu~1 的制备 | 第39-40页 |
·金属配合物Cu~2 的制备 | 第40页 |
·金属配合物Cu~3 的制备 | 第40页 |
·金属配合物Cu~4 的制备 | 第40-41页 |
·金属配合物Cu~5 的制备 | 第41页 |
·金属配合物的表征 | 第41-52页 |
·金属配合物的红外表征 | 第41-45页 |
·金属配合物的元素分析 | 第45页 |
·金属配合物的紫外表征 | 第45-46页 |
·金属配合物的荧光表征 | 第46-47页 |
·金属配合物的X-射线单晶衍射表征 | 第47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附录 | 第59-7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6-77页 |
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| 第77页 |
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