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-9页 |
第1章 对广播的重新认识与“无竞争空间”的概念 | 第9-15页 |
·广播是弱势媒体吗 | 第9-11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·广播是弱势媒体 | 第10-11页 |
·广播会消亡吗 | 第11-13页 |
·投入产出比合理,低成本高产出 | 第11-12页 |
·在数字多媒体、移动接收时代到来之前,广播仍以诸多优势成为重大变故和灾害事件中必不可少的传媒工具 | 第12页 |
·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将带来广播的春天 | 第12-13页 |
·广播的“无竞争空间”理念 | 第13-15页 |
·寻找广播“无竞争空间”应遵循的原则 | 第13-14页 |
·“无竞争空间”对广播的意义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广播在传媒市场的定位误区 | 第15-26页 |
·专业不专 | 第15-21页 |
·专业化的社会背景 | 第15-16页 |
·广播频道专业化过程中缺乏“无竞争空间”意识的表现 | 第16-21页 |
·整合不“整” | 第21-23页 |
·媒介集团化的演进 | 第21-22页 |
·广播电视集团化过程中缺乏“无竞争空间”意识的表现 | 第22-23页 |
·网播不“网” | 第23-26页 |
·网络广播现状 | 第23页 |
·网络广播缺乏“无竞争”意识的表现 | 第23-26页 |
第3章 寻找广播的“无竞争空间” | 第26-42页 |
·走出误区 | 第26-36页 |
·节目设置上的“无竞争意识” | 第26-33页 |
·广播产业化运作与“无竞争”意识 | 第33-36页 |
·广播的“无竞争”空间 | 第36-42页 |
·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| 第36-38页 |
·广播的“无竞争空间”预测 | 第38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注释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附表 | 第48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