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1-8页 |
一、 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历史与现状 | 第8-16页 |
(一)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历程 | 第8-10页 |
(二) 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| 第10-16页 |
1、 城市化水平从总体上滞后 | 第10-14页 |
2、 区域发展不平衡 | 第14-16页 |
二、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| 第16-31页 |
(一) 经济全球化及其特点 | 第16-18页 |
(二)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| 第18-25页 |
1、 有利于农村城市化阻碍因素的克服 | 第18-21页 |
2、 有利于城市化动力机制作用的发挥 | 第21-23页 |
3、 有利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| 第23-25页 |
(三)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| 第25-31页 |
1、 冲击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础 | 第25-27页 |
2、 造成我国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| 第27-28页 |
3、 世界城市发展趋势不利于小城镇发展 | 第28-29页 |
4、 区域差异将进一步加大 | 第29-31页 |
三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 | 第31-41页 |
(一) 充分发挥动力机制作用,走以市场机制为主、政府调控为辅的发展之路 | 第31-33页 |
1、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| 第31-32页 |
2、 要充分发挥民间“自下而上”的潜力,促使投资主体多元化 | 第32-33页 |
(二) 化不利为有利,变被动为主动 | 第33-37页 |
1、 加大对农业资金和技术的投入,促进农业现代化 | 第33-35页 |
2、 扩大乡镇企业对外开放的力度 | 第35-36页 |
3、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,拓宽就业渠道 | 第36页 |
4、 提高劳动力素质,应对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| 第36-37页 |
(三)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城市化道路,多元化发展 | 第37-41页 |
1、 建设国际性大都市,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| 第37-38页 |
2、 大力发展有自身特色的小城镇,发挥其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主渠道作用 | 第38-39页 |
3、 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 | 第39页 |
4、 全方位、多层次对外开放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| 第39-41页 |
结束语 | 第41-42页 |
主要参考书目及论文 | 第42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