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植物油精炼皂角制备脂肪酸乙酯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1章 前言 | 第10-25页 |
| ·植物油精炼下脚料 | 第10-11页 |
| ·脂肪酸酯的应用及制备 | 第11-20页 |
| ·概述 | 第11页 |
| ·脂肪酸酯在生物柴油产业的应用 | 第11-12页 |
| ·脂肪酸酯的化学加工产品及应用 | 第12-14页 |
| ·脂肪酸酯在化工产业的直接应用 | 第14-17页 |
| ·脂肪酸酯的制备工艺 | 第17-20页 |
| ·脂肪酶 | 第20-23页 |
| ·脂肪酶特性 | 第20-21页 |
| ·脂肪酶Novozym 435 | 第21-22页 |
| ·脂肪酶Lipozyme TL IM | 第22-23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23-25页 |
| 第2章 皂脚预处理工艺研究 | 第25-41页 |
| ·引言 | 第25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2页 |
| ·原料及主要试剂 | 第25-26页 |
| ·仪器与设备 | 第26页 |
| ·主要溶液的配制 | 第26-28页 |
| ·指示剂溶液 | 第26-27页 |
| ·0.5mol/L盐酸标准溶液 | 第27页 |
| ·0.5mol/L氢氧化钾-乙醇标准滴定溶液 | 第27页 |
| ·0.1mol/L氢氧化钾-乙醇标准滴定溶液 | 第27-28页 |
| ·中性乙醇-乙醚混合溶液 | 第28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8-32页 |
| ·原料理化性质分析 | 第28-31页 |
| ·原料预处理工艺 | 第31-32页 |
| ·预处理产物脱色油的理化性质分析 | 第32页 |
| ·实验方案 | 第32-34页 |
| ·酸化实验方案 | 第32-33页 |
| ·脱色实验方案 | 第33-34页 |
| ·脱色率测定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脱色工艺单因素试验 | 第3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4-40页 |
| ·原料理化性质 | 第34页 |
| ·酸化工艺优化实验 | 第34-36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酸化效果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酸化效果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脱色工艺优化实验 | 第36-38页 |
| ·脱色剂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| 第38页 |
| ·预处理产物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预处理产物得率 | 第38-39页 |
| ·脱色油的理化性质 | 第39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| 第3章 固定化酶催化制备脂肪酸酯的工艺研究 | 第41-64页 |
| ·引言 | 第41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6页 |
| ·原料及主要试剂 | 第41-42页 |
| ·仪器与设备 | 第42-43页 |
| ·主要溶液的配制 | 第43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43-46页 |
| ·酸值及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分析测定 | 第43页 |
| ·脂肪酸酯制备工艺路线 | 第43页 |
| ·脂肪酸酯得率的测定 | 第43-44页 |
| ·产物性能及组成分析 | 第44-46页 |
| ·实验方案 | 第46-49页 |
| ·酰基受体的选择及反应底物摩尔比 | 第46页 |
| ·固定化脂肪酶的复合配比与酶量 | 第46-47页 |
| ·溶剂体系的选择 | 第47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脂肪酸酯得率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·搅拌转速对脂肪酸酯得率的影响 | 第48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脂肪酸酯得率的影响 | 第48页 |
| ·固定化脂肪酶的重复稳定性 | 第48页 |
| ·粗产物脂肪酸酯的后处理工艺研究 | 第48-49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49-62页 |
| ·酰基受体的选择及反应底物摩尔比 | 第49-51页 |
| ·固定化脂肪酶的复合配比及酶量的选择 | 第51-52页 |
| ·溶剂体系的选择 | 第52-53页 |
| ·反应温度对脂肪酸乙酯得率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| ·搅拌转速对脂肪酸乙酯得率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| ·反应时间对脂肪酸乙酯得率的影响 | 第55页 |
| ·固定化脂肪酶的重复稳定性 | 第55-56页 |
| ·脂肪酸酯后处理工艺分析 | 第56-57页 |
| ·产物的薄层色谱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·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58页 |
| ·产物的气相色谱-质谱分析 | 第58-60页 |
| ·产物的理化性质分析 | 第60页 |
| ·工艺经济性分析 | 第60-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|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卷内备考表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