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地球物理学论文--大地(岩石界)物理学(固体地球物理学)论文--地热学论文

青海省共和盆地恰卜恰地热区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与资源评价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·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·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第17-20页
第二章 研究区概况第20-23页
   ·地理位置第20-21页
   ·气候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·水文特征第22页
   ·地形地貌第22-23页
第三章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第23-31页
   ·地质第23-27页
     ·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地层第24-27页
   ·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27-31页
     ·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分布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地下水的类型第28-31页
第四章 地下热水化学成分的区域分布特征第31-42页
   ·地下热水化学特征第31-34页
   ·地下热水化学成分区域分布特征第34-42页
     ·地下热水 TDS区域变化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地下热水硬度的区域变化第35页
     ·宏量组分的区域变化第35-39页
     ·水化学类型的区域变化第39-42页
第五章 地球化学温标方法在地热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第42-54页
   ·地球化学温标的简单介绍第42-43页
   ·常用的地球化学温标第43-45页
     ·二氧化硅地热温标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阳离子地热温标第44-45页
   ·水—岩平衡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·恰卜恰地热区热储温度的估算第46-54页
     ·利用饱和指数法判断水—岩平衡第46-50页
     ·利用地球化学温标估算热储温度第50-54页
第六章 地下热水资源评价第54-79页
   ·地下热水水质评价第54-61页
     ·地热水医疗矿水功能评价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地热水对碳钢的腐蚀性评价第55-58页
     ·地热水作为饮用水的水质评价第58-61页
   ·地下热水允许开采量的评价第61-79页
     ·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第61-63页
     ·地下水流数学模型第63-64页
     ·模型参量的赋值第64-68页
     ·模型校正及检验第68页
     ·模型预报第68-77页
     ·方案优选第77页
     ·第三系地下热水允许开采量的估计第77-79页
结论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3页
致谢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关中盆地地下热水的可更新性与回灌问题研究
下一篇:咸阳地压型热储流体基本特征及补给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