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隧道工程论文--隧道建筑物与设备论文--防排水、防排水设备论文

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破坏机理与预警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3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3-31页
   ·引言第13-16页
   ·国内外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情况的调究第16页
   ·国内外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破坏机理研究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·交通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破坏机理和行为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 ·煤矿涌突水(透水)灾害破坏机理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·国内外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现状调研第20-23页
     ·岩溶区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断层破碎带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原则和标准第22-23页
   ·隧道施工监测技术和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究第23-27页
     ·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第23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隧道施工安全监测技术第23-27页
   ·调研小结第27-28页
   ·论文选题、研究方法、主要工作内容及创新点第28-31页
     ·论文选题第28-29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方法第29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主要创新点第30-31页
第二章 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破坏机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第31-48页
   ·薄板理论第31-40页
     ·“均质弱板”概念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荷载类型与计算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薄板模型基本理论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均布横向荷载作用下简支边矩形隔水岩板挠度方程与内力计算第35-37页
     ·均布竖向荷载作用下简支边矩形隔水岩板稳定性计算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均布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共同作用下隔水岩板稳定性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·剪切破坏理论第40-41页
   ·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综合影响因素分析第41-47页
     ·涌突水地质灾害形成和发生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第41-43页
     ·涌突水地质灾害形成和发生的地下水源条件第43-46页
     ·涌突水地质灾害形成和发生的地质构造内固体填充物质条件第46-4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三章 隧道附近溶洞分布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第48-63页
   ·平面模拟计算第48-57页
     ·隧道周围没有溶洞计算第48-49页
     ·隧道与溶洞隔水岩板厚5m第49-53页
     ·隧道与溶洞隔水岩板厚2m第53-57页
   ·空间三维模拟计算第57-62页
     ·计算参数第57页
     ·计算模型第57-58页
     ·计算结果第58-6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四章 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方法研究第63-73页
   ·岩溶隧道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方法第63-64页
   ·岩溶隧道不良地质构造超前预测预报方法第64-65页
     ·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第64页
     ·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第64-65页
   ·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的现象预报法第65页
   ·S—t(水压、水量—时间、变形--时间)曲线变化趋势判断法第65-71页
     ·水压、水量—时间曲线变化趋势判断法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利用超前探水钻孔涌水量判断涌水量第66-69页
     ·变形--时间曲线变化趋势判断法第69-7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1-73页
第五章 岩溶隧道风险评估与涌突水地质灾害分级研究第73-81页
   ·概述第73-74页
     ·风险概念第73页
     ·风险管理与风险识别第73-74页
     ·风险控制理论及技术第74页
   ·风险评估的程序和基本方法第74-76页
     ·风险评估的程序第74-75页
     ·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第75-76页
     ·智暴专家组的构成第76页
   ·岩溶隧道风险等级划分第76-77页
   ·地质灾害概述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类型第77-78页
     ·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定义及类型第78-79页
   ·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等级划分第7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9-81页
第六章 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研究第81-96页
   ·不良地质构造分类评定—断层第82-83页
     ·断层地质构造性质特征第82-83页
     ·断层规模特征第83页
     ·断层两侧岩性第83页
   ·不良地质构造分类评定—岩溶第83-85页
     ·岩溶地质构造性质特征第83页
     ·岩溶层段中岩溶水系统及类型第83-84页
     ·隧道穿越区域岩溶及岩溶结构面发育程度第84-85页
   ·涌突水地质灾害地质构造判定—隧道穿越地下水循环区域第85页
   ·隧道穿越地下水区域补给特征第85页
   ·涌突水地质灾害地质构造综合量化评价第85-87页
   ·涌突水地质灾害监测项目及预警标准第87-90页
     ·涌突水地质灾害水压、水量、预警标准第87-88页
     ·涌突水地质灾害水质监测预警标准第88页
     ·涌突水地质灾害围岩稳定监测预警标准第88-89页
     ·涌突水地质灾害初期支护(钢拱架)监控预警标准第89-90页
     ·涌突水地质灾害监控预警等级与标准第90页
   ·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方案第90-93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90-91页
     ·涌突水地质灾害预警系统信息层主要功能第91-92页
     ·设计原则与关键技术第92页
     ·自动在线预警系统方案第92-93页
   ·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开发第93-94页
     ·专家系统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岩溶隧道涌水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第9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4-96页
第七章 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现场应用第96-116页
   ·浏阳河隧道现场应用第96-108页
     ·现场时间第96页
     ·目的第96页
     ·监测对象第96页
     ·监测方案第96-97页
     ·方案实施第97-102页
     ·监测数据(部分)第102-108页
   ·宜万线大支坪、齐岳山隧道现场应用第108-115页
   ·应用结论第115-116页
第八章 结论第116-118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16-117页
   ·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117页
   ·展望第117-118页
参考文献第118-127页
致谢第127-128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28-130页
附表1 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调研表第130-139页
附录:部分程序代码第139-147页
详细摘要第147-161页

论文共1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力学特性试验研究
下一篇:车辆动荷载作用下桥梁墩柱主动托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