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| 第8-11页 |
| ·课题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时代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学科背景 | 第9页 |
| ·目的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|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综述与评析 | 第11-17页 |
| 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| 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| 第11页 |
| 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| 第11-12页 |
| 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外信息技术整合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| ·国内信息技术整合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| ·信息技术与营销课程整合的目标和内容 | 第14-17页 |
| ·研究目标: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| 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营销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 | 第17-22页 |
| ·传播学理论 | 第17页 |
| 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7-19页 |
| ·营销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| 第19页 |
| ·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| 第19-20页 |
| ·信息技术的应用符合营销管理课程教学的目标 | 第20-22页 |
| 第四章 信息技术与营销课程整合的步骤和方法 | 第22-34页 |
| ·具体操作步骤 | 第22-31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31-32页 |
| ·相关理论 | 第31页 |
| ·调查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研究步骤流程图 | 第32-34页 |
| ·实验研究分三大步 | 第32-33页 |
| ·实验研究流程图 | 第33-34页 |
| 第五章 信息技术与营销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| 第34-46页 |
| ·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《SPSS统计软件》分析 | 第34-41页 |
| ·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成绩分析 | 第34-37页 |
| ·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分析 | 第37-41页 |
| ·对照班的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的差异性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出勤率分析 | 第43页 |
| ·研究的结论 | 第43-46页 |
| ·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延深,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。 | 第43-44页 |
| 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进入所设问题的情境 | 第44页 |
| 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扭转传统模式劣势 | 第44页 |
| 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,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| 第44页 |
| ·用学生熟悉的网络语言进行适当的评价,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| 第44-46页 |
| 第六章 信息技术整合营销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| 第46-50页 |
| ·注意学生的适应阶段 | 第46页 |
| ·注意学生的消沉期 | 第46-47页 |
| ·不宜长期的、不间断的使用信息技术 | 第47页 |
| ·注意和学生的交流,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| 第47-48页 |
| ·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,注重实践教学 | 第48页 |
| ·未来的发展趋势 | 第48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| 附录A 对照班的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问卷 | 第53页 |
| 附录B 主动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| 第53-54页 |
| 附录C 出勤率统计表 | 第54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