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| 目录 | 第6-10页 |
| 图目录 | 第10-17页 |
| 表目录 | 第17-1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8-40页 |
| ·传统超音压气机 | 第19-26页 |
| ·Weise压气机 | 第19-20页 |
| ·转子激波式(shock-in type)压气机 | 第20-23页 |
| ·冲击式(impuls type)压气机 | 第23-24页 |
| ·传统超音压气机的研究进展 | 第24-26页 |
| ·跨音压气机 | 第26-30页 |
| ·跨音压气机叶型 | 第26-27页 |
| ·跨音压气机的现状和趋势 | 第27-30页 |
| ·Rampressor | 第30-33页 |
| ·Rampressor的基本原理 | 第30-31页 |
| ·Rampressor的特点 | 第31-32页 |
| ·Rampressor的研究现状 | 第32-33页 |
| ·常规(亚音)对转风扇/压气机研究与发展 | 第33-34页 |
| ·超/跨音速对转压气机的研究与发展 | 第34-36页 |
| ·对转冲压压气机简介及其研究意义 | 第36-39页 |
| ·对转冲压压气机原理简介 | 第37-38页 |
| ·对转冲压压气机的研究意义 | 第38-39页 |
| ·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| 第39-40页 |
| 第二章 旋转冲压转子设计方案分析 | 第40-64页 |
| ·超音速进气道 | 第40-46页 |
| ·皮托式进气道 | 第41页 |
| ·外压式进气道 | 第41-43页 |
| ·内压式进气道 | 第43-45页 |
| ·混压式进气道 | 第45-46页 |
| ·冲压激波波系设计 | 第46-49页 |
| ·激波损失的计算方法 | 第46-47页 |
| ·冲压激波波系 | 第47-49页 |
| ·Rampressor叶轮造型分析 | 第49-54页 |
| ·叶片相对高度与Rampressor叶轮相对厚度的关系 | 第51-52页 |
| ·叶片数与Rampressor叶轮相对厚度的关系 | 第52-53页 |
| ·叶片安装角与Rampressor叶轮相对厚度的关系 | 第53-54页 |
| ·外压式冲压叶轮造型分析 | 第54-58页 |
| ·叶片数与外压式叶轮相对厚度的关系 | 第55-56页 |
| ·叶片安装角与外压式叶轮相对厚度的关系 | 第56-58页 |
| ·内压式叶片冲压叶轮造型分析 | 第58-61页 |
| ·叶片数与内压式叶轮相对厚度的关系 | 第58-59页 |
| ·叶片安装角与内压式叶轮相对厚度的关系 | 第59-61页 |
| ·叶片冲压模式与Rampressor的比较 | 第61-6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| 第三章 冲压叶栅设计方法 | 第64-88页 |
| ·冲压叶栅喉道宽度 | 第64-67页 |
| ·冲压叶栅斜激波压缩段 | 第67-73页 |
| ·直线式冲压面 | 第67-69页 |
| ·Besier曲线式冲压面 | 第69-73页 |
| ·冲压叶栅激波稳定段 | 第73-76页 |
| ·单列冲压叶栅的几何型线设计方法 | 第76-78页 |
| ·Besier曲线式冲压面 | 第76-77页 |
| ·Besier曲线方程 | 第77-78页 |
| ·交错串列叶栅 | 第78-86页 |
| ·简单菱形小叶片 | 第79-82页 |
| ·自起动交错串列叶栅 | 第82-8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6-88页 |
| 第四章 冲压叶栅实验研究 | 第88-124页 |
| ·实验装置 | 第88-98页 |
| ·激波管风洞工作原理 | 第88-89页 |
| ·力学所激波管叶栅风洞简介 | 第89-91页 |
| ·激波管运行参数 | 第91页 |
| ·激波管破膜方式 | 第91-92页 |
| ·Laval喷管设计与实验段改造 | 第92-95页 |
| ·激波显示方法 | 第95页 |
| ·压力测量设备 | 第95-97页 |
| ·压力测量值的确定方法 | 第97-98页 |
| ·实验件设计 | 第98-105页 |
| ·实验件安装法兰布局 | 第98-100页 |
| ·实验叶片设计 | 第100-102页 |
| ·测压孔布置 | 第102-104页 |
| ·背压调节方式 | 第104-105页 |
| ·实验条件下叶栅流场与理想状况下叶栅流场的差异(数值模拟) | 第105-109页 |
| ·理想状况下的叶栅流场 | 第105-107页 |
| ·用数值模拟验证实验叶栅流场 | 第107-109页 |
| ·实验结果 | 第109-122页 |
| ·自显色压感纸显示出的流场激波 | 第110-111页 |
| ·实验叶栅出口静压、总压测量结果 | 第111-114页 |
| ·叶表静压测量结果分析 | 第114-121页 |
| ·实验叶栅出口参数 | 第121-12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22-124页 |
| 第五章 冲压叶轮三维流场分析 | 第124-146页 |
| ·冲压叶片设计 | 第124-126页 |
| ·冲压叶轮的三维流场分析 | 第126-139页 |
| ·未采取边界层抽吸措施时的流场特点 | 第127-133页 |
| ·采用轮毂/叶冠抽气措施时的流场特点 | 第133-137页 |
| ·叶轮的压比—流量及效率—流量特性 | 第137-139页 |
| ·冲压叶轮在对转压气机中的应用研究 | 第139-145页 |
| ·冲压叶轮的流场 | 第141-143页 |
| ·对转冲压压气机的压升曲线 | 第143-1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45-146页 |
| 总结与展望 | 第146-150页 |
| 本文工作总结 | 第146-147页 |
| 本论文的创新成果 | 第147-148页 |
| 下一步研究方向 | 第148-149页 |
| 前景与展望 | 第149-1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50-159页 |
| 致谢 | 第159-160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1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