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业基础科学论文--农业气象学论文--农业气候论文--气候与作物生长论文

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

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4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4-32页
   ·气候变化概述第14-20页
     ·气温第14-17页
     ·降水第17-19页
     ·气候变化未来趋势第19-20页
   ·气候变化与作物生产第20-28页
     ·概述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第21-23页
     ·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第23-28页
   ·气候变化对种植制度的影响第28-30页
   ·江淮地区稻麦的生产情况第30-31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1-32页
第二章 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2-38页
   ·研究区域概况第32-33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及内容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研究技术路线第33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33-34页
   ·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第34-38页
     ·资料来源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分析方法第35-38页
第三章 江淮地区热量资源时空演变特征第38-76页
   ·年热量资源时间演变特征第38-42页
     ·温度第38-40页
     ·积温第40-42页
   ·年热量资源空间演变特征第42-50页
     ·温度第42-48页
     ·积温第48-50页
   ·冬小麦生长季热量资源时间演变特征第50-55页
     ·温度第50-54页
     ·积温第54-55页
   ·冬小麦生长季热量资源空间演变特征第55-63页
     ·温度第55-61页
     ·积温第61-63页
   ·冬小麦理论播种期空间演变特征第63-65页
   ·水稻生长季热量资源时间演变特征第65-68页
     ·温度第65-67页
     ·积温第67-68页
   ·水稻生长季热量资源空间演变特征第68-74页
     ·温度第68-73页
     ·≥10℃积温第73-7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4-76页
第四章 江淮地区降水资源时空演变特征第76-98页
   ·年降水资源时间演变特征第76-79页
     ·全年降水量第76-77页
     ·降水强度第77-78页
     ·干燥度第78页
     ·连续5天降水量第78-79页
   ·年降水资源空间演变特征第79-82页
     ·降水量第79-80页
     ·降水强度第80-82页
   ·冬小麦生长季降水资源时间演变特征第82-85页
     ·降水量第82页
     ·降水日数第82-83页
     ·降水强度第83页
     ·冬小麦小麦生长季后期降水量第83-84页
     ·冬小麦生长季后期连阴雨平均次数第84-85页
   ·冬小麦生长季水资源空间演变特征第85-90页
     ·降水量第85-86页
     ·降水日数第86-87页
     ·冬小麦生长季后期降水量第87-88页
     ·冬小麦生长季后期连阴雨次数第88-90页
   ·水稻生长季降水资源时间演变特征第90-92页
     ·降水量第90页
     ·降水日数第90-91页
     ·降水强度第91-92页
     ·水稻生长季后期降水量第92页
   ·水稻生长季降水资源空间演变特征第92-96页
     ·降水量第92-93页
     ·降水日数第93-95页
     ·水稻生长季后期降水量第95-9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6-98页
第五章 江淮地区辐射资源时空演变特征第98-116页
   ·年辐射资源时间演变特征第98-100页
     ·日照时数第98-99页
     ·太阳辐射第99-100页
   ·年光资源空间演变特征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·日照时数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太阳辐射第101-102页
   ·冬小麦生长季光资源时间演变特征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·日照时数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·太阳辐射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冬小麦生长季后期日照时数第104页
   ·冬小麦生长季光资源空间演变特征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·日照时数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·太阳辐射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·小麦生长季后期日照时数第107-108页
   ·水稻生长季光资源时间演变特征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·日照时数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太阳辐射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·水稻生长季后期日照时数第110页
   ·水稻生长季光资源空间演变特征第110-114页
     ·日照时数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·太阳辐射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水稻生长季后期日照时数第113-11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4-116页
第六章 冬小麦和水稻生产潜力演变特征第116-132页
   ·作物生产潜力计算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光合生产潜力第117页
     ·光温生产潜力第117页
     ·气候生产潜力第117-118页
   ·江淮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第118-123页
     ·冬小麦生产潜力时间演变特征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江淮地区冬小麦不同年代生产潜力空间分布第119-123页
   ·江淮地区水稻生产潜力第123-127页
     ·水稻生产潜力时间演变特征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·江淮地区水稻生产潜力空间分布第124-127页
   ·江淮地区冬小麦和水稻实际产量第127-128页
   ·江淮地区冬小麦和水稻增产潜力第128-12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9-132页
第七章 江淮地区稻麦两熟种植对气候变化的实际响应特征与应对策略第132-148页
   ·区域及历史的实际响应第132-144页
     ·作物产量演变特征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·稻麦种植适应性变化特征第133-142页
     ·种植制度变化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143-144页
   ·江淮地区稻麦持续增产的栽培应对策略第144-148页
第八章 讨论与结论第148-158页
   ·讨论第148-154页
     ·气候资源演变特征第148-150页
     ·气候变化与稻麦生产第150-153页
     ·气候变化与种植制度第153-154页
   ·本文主要结论第154-156页
   ·创新点第156-158页
参考文献第158-174页
致谢第174页

论文共1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型除草剂H9201检测技术及环境残留行为
下一篇:EHEC O157:H7 Stx2B-Tir-Stx1B-Zot重组菌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