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预防医学、卫生学论文--保健组织与事业(卫生事业管理)论文--医疗卫生制度与机构论文--医疗服务制度论文

农村健康保障体系发展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导论第9-14页
 一、选题背景第9-10页
 二、本文立意第10-11页
 三、研究动态第11-13页
 四、研究框架第13页
 五、研究方法第13-14页
第一章 农村健康保障体系框架及其内容第14-25页
 第一节 农村健康保障体系的理念层面第14-19页
  一、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第14-15页
  二、健康作为公共产品第15-17页
  三、健康保障意愿日趋广泛第17-19页
 第二节 农村健康保障体系的政策层面第19-23页
  一、健康政策的概念界定第19页
  二、政治意愿与健康政策第19-20页
  三、我国农村的健康政策第20-23页
 第三节 农村健康保障体系的技术层面第23-25页
  一、科学技术对健康保障事业的推动第23页
  二、信息技术对健康保障体系的支持第23-25页
第二章 农村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第25-35页
 第一节 我国农村健康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第25-31页
  一、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差距悬殊第25-26页
  二、农村居民生存环境堪忧第26页
  三、农村居民普遍缺乏自我保健意识第26-28页
  四、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第28-29页
  五、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第29-30页
  六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局限性第30页
  七、技术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第30-31页
 第二节 建立农村健康保障体系的意义第31-35页
  一、节约医疗成本,有利于避免“因病致贫”第31-32页
  二、促进农民健康,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第32-33页
  三、增进社会福利,有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第33-35页
第三章 农村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实践—以EQ模式和KB模式为例第35-45页
 第一节 EQ模式:以“管理创新”带动农村健康保障工作第36-40页
  一、以“健康服务”为核心第36-37页
  二、开通“联诊联治服务热线”第37-38页
  三、开通“健康服务热线”第38-40页
 第二节 KB模式:以信息化带动农村健康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第40-43页
  一、为农村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第40-41页
  二、乡镇卫生院实行开放式办院第41-42页
  三、在各级医疗机构间建立病人双向转诊信息系统第42页
  四、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医学教育第42页
  五、培养家庭健康责任人第42-43页
 第三节 两种模式对农村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借鉴意义第43-45页
  一、两种模式都体现了“以预防为主”的健康理念第43页
  二、两种模式都体现了农村健康事业的公益性质第43-44页
  三、EQ模式集中体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新第44页
  四、KB模式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健康保障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第44-45页
第四章 未来我国农村健康保障体系发展构想第45-53页
 第一节 明确两个基本理念第45-48页
  一、明确树立“以预防为主”的健康理念,并一以贯之第45-46页
  二、明确政府在提供健康公共产品中的职能定位,加大支持力度第46-48页
 第二节 建立与完善五项基本政策第48-51页
  一、建立农村健康一体化服务体系第48页
  二、加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第48-49页
  三、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第49-50页
  四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第50页
  五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第50-51页
 第三节 以技术进步带动健康保障事业的发展第51-53页
  一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健康信息化之路第51-52页
  二、我国农村健康信息化的未来之路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8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8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安徒生童话中的死亡意识研究
下一篇:论司汤达小说中的边缘人形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