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前言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闻一多其人及其学术思想的形成 | 第7-9页 |
一 作为大学者的闻一多 | 第7-8页 |
二 学术思想和研究能力的形成原因 | 第8-9页 |
三 闻一多学术研究的主要著述时间表 | 第9页 |
第二章 闻一多对屈原的重新认识之得失 | 第9-11页 |
第三章 "校正文字"类著作:《楚辞斠补甲》《楚辞斠补乙》《楚辞校补》 | 第11-26页 |
一 校正文字类论著概述 | 第12-19页 |
二 闻一多"文字校正"的内容 | 第19-21页 |
三 闻一多"文字校正"的具体方法 | 第21-23页 |
四 对闻一多"文字校正"的评价 | 第23-26页 |
第四章 诠释词义类论著:《离骚解诂甲》《离骚解诂乙》《九歌解诂》《九章解诂》、《天问疏证》 | 第26-31页 |
一 诠释词义类论著概述 | 第26-28页 |
二 闻一多诠释词义类论著之内容、方法与得失 | 第28-31页 |
第五章 背景说明类著作 | 第31-33页 |
一 背景说明类著作简介 | 第31页 |
二 背景说明类著作主要内容 | 第31-33页 |
第六章 闻一多《楚辞》研究思维与方法的突破及其研究的四个层面 | 第33-37页 |
一 闻一多《楚辞》研究的基本层面 | 第33-34页 |
二 在考释过程中对多种现代理论的运用 | 第34-36页 |
三 作为诗人和斗士的闻一多《楚辞》研究的特殊思维方式和角度 | 第36-37页 |
四 文学史家的研究层面 | 第37页 |
第七章 闻一多楚辞的纵横比较 | 第37-39页 |
结语 闻一多《楚辞》研究的贡献和意义 | 第39-40页 |
注释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致谢词 | 第43页 |
附录 | 第43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