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其他结构论文

双层柱面网壳结构的消能减震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1 引言第8-13页
   ·网壳结构概述第8-9页
   ·双层柱面网壳结构消能减震的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·网壳结构的隔震技术第9-10页
     ·调频质量阻尼器(TMD)的应用研究第10页
     ·设置粘滞性阻尼器等耗能构件第10-11页
     ·其他减震方式第11页
   ·本文的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1-13页
2 粘滞阻尼器的耗能减震理论与抗震分析方法第13-34页
   ·双层柱面网壳结构的耗能减震理论第13-18页
     ·双层柱面网壳的特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粘滞阻尼器分类第14-17页
     ·粘滞阻尼器的分析计算模型第17-18页
   ·时程分析法第18-20页
   ·新型模态叠加法第20-28页
     ·待求解的方程第21页
     ·将动力平衡方程转换为模态方程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只由初始条件引起的响应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任意荷载作用时的通解第23-27页
     ·生成依赖于荷载的里兹(LDR)向量第27-28页
   ·快速非线性分析(FNA)法第28-34页
     ·基本平衡方程第29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力的计算第29-30页
     ·转换为模态坐标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模态方程的求解第31-32页
     ·阻尼设备粘性行为的迭代数值算法第32-34页
3 模态分析第34-40页
   ·模态分析介绍第35页
   ·模态分析的必要性第35页
   ·结构前20阶振型第35-38页
   ·质量参与系数输出信息第38页
   ·模态分析结论第38-40页
4 非线性时程分析第40-73页
   ·本文地震波的选取和调整第40-45页
   ·设置方式的影响第45-49页
     ·附加粘滞阻尼器第45-47页
     ·替换阻尼器第47-48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48-49页
   ·不同布置位置对双层柱面网壳减震的影响第49-56页
     ·替换原则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替换上弦杆时网壳减震效果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 ·替换腹杆时网壳减震效果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·替换下弦杆时网壳减震效果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56页
   ·替换不同数量下弦杆对双层柱面网壳减震的影响第56-63页
     ·网壳前5阶自振周期比较第57页
     ·替换替换8根下弦杆时减震效果图第57-58页
     ·替换替换16根下弦杆时减震效果图第58-59页
     ·替换替换24根下弦杆时减震效果图第59-60页
     ·替换替换32根下弦杆时减震效果图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替换替换40根下弦杆时减震效果图第61-63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63页
   ·阻尼系数对双层柱面网壳减震效果的影响第63-68页
     ·阻尼系数C=100(kN·s/m)~(0.5)第64-65页
     ·阻尼系数C=200 kN·s/m第65-66页
     ·阻尼系数C=400 kN·s/m第66-67页
     ·阻尼系数C=600 kN·s/m第67-68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68页
   ·阻尼指数对双层柱面网壳减震效果的影响第68-73页
     ·阻尼指数为0.3第68-70页
     ·阻尼指数为0.6第70-71页
     ·阻尼指数为1第71-72页
     ·总结第72-73页
5 结论与展望第73-75页
   ·结论第73-74页
   ·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4-75页
参考文献第75-80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-81页
作者简历第81-82页
致谢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规格圆钢断面应力的有限元分析
下一篇:钙调神经磷酸酶在大鼠主动脉钙化中的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