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0页 |
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13页 |
| 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| ·选题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的难点 | 第12页 |
| ·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章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| 第13-26页 |
| ·培训 | 第13页 |
| ·培训体系 | 第13页 |
| ·培训需求分析 | 第13-14页 |
| ·能力素质 | 第14页 |
| ·能力素质(Threshoid Competency)研究的起源 | 第14页 |
| ·能力素质及其分类 | 第14页 |
| ·培训效果 | 第14-15页 |
| ·培训效果评估 | 第15页 |
| ·培训效果层次评估理论 | 第15-18页 |
| ·Kirkpatrick 的评估理论 | 第15页 |
| ·CIRO 评估理论 | 第15-16页 |
| ·CIPP 评估理论 | 第16-17页 |
| ·Hamblin 的评估理论 | 第17页 |
| ·Kaufman 的评估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·Philips 的评估理论 | 第18页 |
| ·培训效果评估的经济学分析 | 第18-23页 |
| ·贝克尔的培训收益模型及其延伸 | 第19-21页 |
| ·效用模型及其延伸 | 第21-22页 |
| ·基于价值创造增量法的培训投资回报计量 | 第22页 |
| ·投资回报率ROI 模型 | 第22-23页 |
| ·我国学者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成果 | 第23页 |
| ·对培训效果评估理论的评价 | 第23-24页 |
| ·对层级评估理论的评价 | 第23-24页 |
| ·对经济学评估理论的评价 | 第24页 |
| ·理论综述总结 | 第24-26页 |
| 第三章 电力公司班组长培训项目方案优化设计概述 | 第26-37页 |
| ·ISO10015 国际培训标准 | 第26-28页 |
| ·ISO10015 国际培训标准的概念 | 第26页 |
| ·ISO10015 国际培训标准的核心内容 | 第26-27页 |
| ·解读ISO10015 国际培训标准 | 第27-28页 |
| ·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| 第28页 |
| ·电力公司员工培训现状 | 第28-29页 |
| ·能力素质模型 | 第29-30页 |
| ·能力素质模型概念 | 第29页 |
| ·能力素质模型特征 | 第29-30页 |
| ·能力素质模型在培训中的作用 | 第30页 |
| ·电力公司班组长能力素质模型建立 | 第30页 |
| ·电力公司班组长能力素质要求 | 第30页 |
| ·电力公司班组长能力素质模型 | 第30页 |
| ·基于能力素质差距确定培训需求 | 第30-34页 |
| ·能力素质现状测评 | 第30-32页 |
| ·能力差距确定 | 第32页 |
| ·培训需求分析 | 第32页 |
| ·培训内容确定 | 第32-34页 |
| ·项目背景 | 第34页 |
| ·设计原则 | 第34-35页 |
| ·核心目标 | 第35页 |
| ·体系特点 | 第35-36页 |
| ·体系结构 | 第36-37页 |
| 第四章 电力公司班组长培训项目优化设计方案 | 第37-48页 |
| ·课程体系设计 | 第37-43页 |
| ·培训目标 | 第37页 |
| ·培训对象 | 第37页 |
| ·培训方式和学时 | 第37页 |
| ·培训内容 | 第37-38页 |
| ·课程体系的系统性说明 | 第38-39页 |
| ·授课环节的系统性说明 | 第39-40页 |
| ·学员管理环节的系统性说明 | 第40-42页 |
| ·教材讲义 | 第42页 |
| ·培训师资 | 第42-43页 |
| ·实施体系设计 | 第43-47页 |
| ·学员管理 | 第45页 |
| ·班主任工作 | 第45-47页 |
| ·考核体系设计 | 第47-48页 |
| ·考核体系 | 第47页 |
| ·评价体系 | 第47页 |
| ·题库设计 | 第47页 |
| ·信息系统设计 | 第47-48页 |
| 第五章 电力公司班组长培训项目层次评估法 | 第48-62页 |
| ·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| 第48-49页 |
| ·培训效果评估指标框架 | 第48页 |
| ·指标解释 | 第48-49页 |
| ·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| 第49-53页 |
| ·层次分析法简介 | 第49-50页 |
| ·层次分析法步骤 | 第50-51页 |
| ·指标权重计算 | 第51-53页 |
| 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概述 | 第53-55页 |
| ·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介绍 | 第53-54页 |
| ·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步骤 | 第54-55页 |
| ·关于培训效果的实证评估 | 第55-62页 |
| ·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| 第56页 |
| ·有关统计数据 | 第56-58页 |
| ·确定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评价标准 | 第58页 |
| ·根据评价标准确定各项指标模糊评价的具体得分 | 第58-61页 |
| ·评价结果分析 | 第61-62页 |
| 第六章 电力公司班组长培训项目投资回报率评估法 | 第62-66页 |
| ·确定培训成本 | 第62-64页 |
| ·确定培训收益 | 第64-65页 |
| ·确定投资回报率ROI | 第65页 |
| ·评价结果分析 | 第65-66页 |
|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| 第66-69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·关于培训体系设计 | 第66页 |
| ·关于培训需求分析 | 第66页 |
| ·关于培训效果评估 | 第66-67页 |
| ·深入研究建议 | 第67-69页 |
| ·科学方法方面 | 第67-68页 |
| ·管理工作方面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