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--基于竞争力视角的研究
| 中文提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导论 | 第8-17页 |
| 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11页 |
| ·国际经贸形势引发的思考 | 第8-9页 |
| ·国内经贸现状引发的思考 | 第9-10页 |
| ·科学发展观引发的思考 | 第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本题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| ·国内学者对贸易强国问题的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| ·对国内学者研究的评价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和技术 | 第13-15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方法和技术 | 第13-15页 |
| ·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7页 |
| ·可能的创新 | 第15页 |
| ·存在的不足与后续研究 | 第15-17页 |
| 第1章 贸易强国的内涵和我国的现实 | 第17-34页 |
| ·贸易强国的内涵 | 第17-21页 |
| ·重点从定性角度予以研究的学者观点 | 第17-19页 |
| ·重点从定量角度予以研究的学者观点 | 第19-20页 |
| ·本文对贸易强国的界定 | 第20-21页 |
| ·我国的现实 | 第21-34页 |
| ·环境现实 | 第21-23页 |
| ·贸易现实 | 第23-33页 |
| ·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2章 贸易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34-42页 |
| ·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和分类 | 第34-36页 |
| ·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| 第34-35页 |
| ·国际竞争力的分类 | 第35-36页 |
| ·贸易竞争力的内涵 | 第36-37页 |
| ·贸易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37-42页 |
| ·比较成本优势理论 | 第37-38页 |
| ·钻石体系理论 | 第38-40页 |
| ·国际竞争力理论 | 第40-42页 |
| 第3章 贸易竞争力衡量: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| 第42-47页 |
| 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2-45页 |
| ·贸易竞争资产的度量指标 | 第42-43页 |
| ·贸易竞争过程的度量指标 | 第43-45页 |
| ·综合评价方法:主成分分析法 | 第45-47页 |
| 第4章 我国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| 第47-55页 |
| ·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| 第47页 |
| ·模型分析 | 第47-53页 |
| ·主要结论 | 第53-55页 |
| 第5章 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性选择 | 第55-63页 |
| ·树立新型思想观念 | 第55-56页 |
| ·强化科学发展观 | 第55页 |
| ·树立开放型开放观念 | 第55-56页 |
| ·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性选择 | 第56-58页 |
| ·立足比较优势,争取竞争优势 | 第56-57页 |
| ·贸易制度的调整和重构 | 第57页 |
| ·将外贸创新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出发点 | 第57-58页 |
| ·迈向贸易强国的战术性安排 | 第58-63页 |
| ·贸易结构的调整 | 第58-59页 |
| ·推进自主品牌建设,鼓励和保护知识产权 | 第59-60页 |
| ·鼓励政府和企业增加R&D 投入 | 第60-61页 |
| ·以产业集群提升贸易竞争力 | 第61-62页 |
| ·着力培育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 | 第62-63页 |
| 结束语 | 第63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67-68页 |
| 附录 | 第68-70页 |
| 后记 | 第70-71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71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