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前言 | 第8-9页 |
| 一、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内涵 | 第9-13页 |
| (一) 我国理论界关于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表述 | 第9-10页 |
| (二)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特征 | 第10-12页 |
| 1、主观性 | 第10页 |
| 2、客观性 | 第10-11页 |
| 3、无形性 | 第11页 |
| 4、统一性 | 第11-12页 |
| (三) 刑事证明标准的历史沿革 | 第12-13页 |
| 1、神示证据制度下的证明标准 | 第12页 |
| 2、法定证据制度下的证明标准 | 第12-13页 |
| 3、自由心证制度下的证明标准 | 第13页 |
| 二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现实考察与反思 | 第13-17页 |
| (一) 立法现状分析 | 第13-15页 |
| (二) 反思现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所存在的问题 | 第15-17页 |
| 1、忽视了公、检、法三机关的职能分工,证明标准缺乏层次性 | 第15页 |
| 2、过分强调客观真实,忽视甚至是否认证明标准的主观性 | 第15-16页 |
| 3、证明标准技术性不足,缺乏可操作性 | 第16-17页 |
| 三、我国学术界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研究动态 | 第17-20页 |
| (一) 客观真实论 | 第17-18页 |
| (二) 法律真实论 | 第18-19页 |
| (三) 两种理论的争议与融合 | 第19-20页 |
| 四、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立法例之借鉴 | 第20-24页 |
| (一) 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证明标准 | 第20-21页 |
| (二) 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证明标准 | 第21-22页 |
| (三) 两大法系成果之借鉴 | 第22-24页 |
| 五、重构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| 第24-29页 |
| (一) 重构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指导原则 | 第24-25页 |
| (二) 重构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具体设想 | 第25-29页 |
| 1、构建阶段性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| 第25-26页 |
| 2、构建层次性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| 第26-29页 |
| 结束语 | 第29-3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0-33页 |
| 后记 | 第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