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·选题的缘由 | 第8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8页 |
·范畴界定 | 第8-10页 |
·本文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讫时间的定义 | 第8-9页 |
·什么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| 第9-10页 |
1. 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论基础 | 第10-12页 |
·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 | 第10页 |
·马克思主义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理论 | 第10-11页 |
·马克思主义是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理论 | 第11-12页 |
2. 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实践前提 | 第12-18页 |
·马克思主义契合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迫切需要 | 第12-13页 |
·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逐渐传播 | 第13-18页 |
·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| 第13-14页 |
·1917 年后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| 第14-18页 |
3. 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发展历程 | 第18-30页 |
·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萌芽 | 第18-21页 |
·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萌芽 | 第18-19页 |
·陈独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萌芽 | 第19-21页 |
·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| 第21-27页 |
·中共中央发表对时局主张,明确革命任务和策略 | 第21-22页 |
·中共二大制定党的纲领,提出民主联合战线方针 | 第22-25页 |
·中共四大提出革命领导权和同盟军思想 | 第25-27页 |
·瞿秋白和邓中夏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索 | 第27-30页 |
·瞿秋白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索 | 第27-28页 |
·邓中夏对中国革命问题的探索 | 第28-30页 |
4. 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意义及局限性 | 第30-32页 |
·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| 第30-31页 |
·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局限 | 第31-32页 |
5. 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特点及现代启示 | 第32-40页 |
·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| 第32-33页 |
·着重实践性,武装了幼年的中国共产党 | 第32页 |
·突出主动性,指出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| 第32-33页 |
·强调必然性,初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道路 | 第33页 |
·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代启示 | 第33-40页 |
·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,要注意科学对待和坚持马克思主义 | 第34-35页 |
·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,要注意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 | 第35页 |
·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,应该注意突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民族化 | 第35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附录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