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宁本溪庙后山遗址的铀系年代研究
目录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前言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人类演化模式与年代学研究 | 第10-17页 |
·人类演化模式的争议 | 第10-12页 |
·现代人起源的争议 | 第10-11页 |
·早期智人起源的争议 | 第11-12页 |
·第四纪定年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相对定年法 | 第12-13页 |
·绝对定年法 | 第13-14页 |
·早期智人遗址年代研究 | 第14-17页 |
·国外的早期智人遗址年代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中国的早期智人遗址年代研究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铀系不平衡测年法 | 第17-24页 |
·放射性化学基础知识 | 第17-19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17-19页 |
·几种天然放射性同位素 | 第19页 |
·铀系法的测年原理 | 第19-21页 |
·假设前提和数据可信度 | 第21-22页 |
·零点假设 | 第21页 |
·封闭体系假设 | 第21-22页 |
·同位素及地层学的标准 | 第22页 |
·铀系测年法的发展前景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庙后山遗址概况、样品采集和分析 | 第24-35页 |
·研究地点 | 第24-26页 |
·洞穴堆积和地层 | 第24-25页 |
·化石与石器 | 第25-26页 |
·已有年代研究 | 第26页 |
·样品采集 | 第26-27页 |
·采样要求 | 第26页 |
·样品采集 | 第26-27页 |
·实验室分析 | 第27-30页 |
·样品预处理 | 第27-28页 |
·化学分析流程 | 第28-30页 |
·测量与数据处理 | 第30-35页 |
·仪器工作原理概述 | 第30-33页 |
·测量与计算 | 第33-35页 |
第四章 测年结果与遗址年代讨论 | 第35-39页 |
·测年结果 | 第35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35-37页 |
·对人类演化模式研究的意义 | 第37页 |
·结语 | 第37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