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前言 | 第11-12页 |
| 第一章 重金属污染区植被调查现状、植物修复技术与修复植物筛选研究进展 | 第12-22页 |
| 1 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 | 第12-14页 |
| ·植物修复的定义 | 第12-13页 |
| ·植物去除修复技术 | 第13-14页 |
| ·植物稳定修复技术 | 第14页 |
| ·重金属污染区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| 第14页 |
| 2 重金属污染区植被研究概况 | 第14-18页 |
| ·与污染区植被相关的主要生态学问题 | 第14-15页 |
| ·污染区植被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·污染区植被的恢复 | 第16-18页 |
| 3 修复植物的筛选 | 第18-22页 |
| ·超富集植物的筛选 | 第18-19页 |
| ·耐性-富集植物和先锋植物的筛选 | 第19-20页 |
| ·筛选的原则 | 第20-22页 |
| 第二章 浙江富阳环山乡二次金属回收冶金污染区植物区系研究 | 第22-32页 |
| 1 富阳环山乡二次金属回收冶金污染区自然地理概况 | 第22页 |
| 2 富阳污染区植物区系组成及分析 | 第22-28页 |
| ·富阳污染区植物区系的组成 | 第22-24页 |
| ·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| 第24-26页 |
| ·富阳污染区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 | 第26-27页 |
| ·特有现象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3 讨论 | 第28-30页 |
| 4 小结 | 第30-32页 |
| 第三章 冶金污染区土壤CU、ZN 含量对植物频度的影响 | 第32-44页 |
| 1 引言 | 第32-33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4页 |
| ·样方群的划分 | 第33-34页 |
| ·群落相异性 | 第34页 |
| 3 结果 | 第34-41页 |
| ·环山乡污染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概况 | 第34-35页 |
| ·不同Cu 样方群中的植物分布特点 | 第35-37页 |
| ·不同Zn 样方群中的植物分布特点 | 第37-40页 |
| ·Cu 样方群和Zn 样方群中各相邻植物群落间相异性系数 | 第40-41页 |
| 4 讨论 | 第41-43页 |
| 5 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四章 浙江富阳环山乡重金属污染区草本层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| 第44-54页 |
| 1 引言 | 第44页 |
| 2 研究方法 | 第44-47页 |
| ·调查方法 | 第44-45页 |
| ·分析方法 | 第45-47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0页 |
| ·植被优势种的分布格局 | 第47页 |
| ·植被优势种分布格局的聚集强度 | 第47-50页 |
| ·各聚集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| 第50页 |
| 4 讨论 | 第50-53页 |
| 5 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1 结论 | 第54页 |
| 2 展望 | 第54-5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6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附: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、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