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9页 |
文献综述 | 第19-45页 |
1 JE的病原与流行病学 | 第19-22页 |
·流行现状 | 第19-20页 |
·病原学 | 第20-21页 |
·传播媒介和传染源 | 第21页 |
·跨地区传播机理 | 第21-22页 |
2 JEV的致病机制 | 第22-23页 |
3 JE疫苗的研究进展 | 第23-32页 |
·灭活疫苗 | 第23-25页 |
·鼠脑纯化灭活疫苗和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 | 第23-24页 |
·Vero细胞JE纯化灭活疫苗 | 第24-25页 |
·减毒活疫苗 | 第25-27页 |
·疫苗生产用弱毒毒株的选育历史 | 第25-26页 |
·SA14-14-2疫苗的应用 | 第26-27页 |
·基因工程疫苗 | 第27-32页 |
·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| 第27-28页 |
·合成肽疫苗 | 第28-29页 |
·JEV重组活疫苗 | 第29-30页 |
·核酸疫苗 | 第30-32页 |
4 JEV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| 第32-39页 |
·基因组结构及特点 | 第32-33页 |
·病毒蛋白 | 第33-37页 |
·结构蛋白 | 第34-35页 |
·非结构蛋白 | 第35-37页 |
·E蛋白表位研究 | 第37-39页 |
5 JE的诊断 | 第39-43页 |
·病毒分离鉴定 | 第40页 |
·血清学诊断方法 | 第40-42页 |
·补体结合试验 | 第40页 |
·血凝抑制试验 | 第40页 |
·中和试验 | 第40-41页 |
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| 第41页 |
·乳胶凝集试验 | 第41页 |
·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法 | 第41页 |
·微量免疫荧光法 | 第41-42页 |
·常规抗原检测方法 | 第42-43页 |
·免疫细胞化学法 | 第42页 |
·反向被动血凝试验 | 第42页 |
·荧光抗体染色法 | 第42页 |
·RT-PCR | 第42-43页 |
6 目的意义 | 第43-45页 |
实验一 JEV SA14-14-2株基因组克隆及序列分析 | 第45-63页 |
1 材料方法 | 第46-51页 |
·病毒、质粒、菌株及细胞 | 第46页 |
·酶 | 第46页 |
·引物设计 | 第46-47页 |
·疫苗株SA14-14-2 RNA的提取、RT-PCR及克隆 | 第47-51页 |
·疫苗株SA14-14-2的细胞培养 | 第47页 |
·病毒基因组RNA的提取 | 第47-48页 |
·RT-PCR分段扩增JEV全长cDNA | 第48页 |
·JEVA、JEVB、JEVC和JEVD片段的克隆 | 第48-50页 |
·阳性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| 第50-51页 |
·全长cDNA克隆分子的构建与鉴定 | 第51页 |
2 实验结果 | 第51-59页 |
·JEV基因组的各重叠片段的扩增 | 第51-52页 |
·各克隆片段基因酶切及PCR鉴定结果 | 第52-53页 |
·各克隆片段测序结果的拼接 | 第53页 |
·SA14-14-2-B20与SA14及SA14源病毒株序列比较 | 第53-56页 |
·JEV 3'UTR的多样性 | 第56页 |
·基因组全序列进化树分析 | 第56-58页 |
·全长cDNA克隆分子的鉴定 | 第58-59页 |
3 讨论 | 第59-63页 |
·JEV SA14-14-2株基因组的稳定性 | 第59-60页 |
·JEV SA14-14-2株全长cDNA的获得 | 第60-63页 |
实验二 SA14-14-2疫苗株E蛋白的分段表达与免疫性分析 | 第63-71页 |
1 材料方法 | 第63-66页 |
·质粒、菌种及E基因 | 第63页 |
·血清、抗体及试剂 | 第63-64页 |
·EF1、EF2、EF3及EF1-1~4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| 第64-65页 |
·EF1、EF2、EF3及EF1-1~4片段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65页 |
·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| 第65页 |
·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分析 | 第65页 |
·表达产物的ELISA分析 | 第65-66页 |
2 结果 | 第66-68页 |
·PCR扩增 | 第66页 |
·重组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| 第66-67页 |
·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| 第67页 |
·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表达产物的ELISA分析 | 第68页 |
3 讨论 | 第68-71页 |
实验三 JEV SA14-14-2 E蛋白主要抗原决定区的表位作图 | 第71-99页 |
1 材料方法 | 第71-81页 |
·质粒、菌株及实验动物 | 第72页 |
·酶与标记物 | 第72页 |
·短肽融合蛋白的设计 | 第72-77页 |
·抗原表位的精确定位 | 第77-78页 |
·短肽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| 第78-79页 |
·检测短肽融合蛋白GST-EX与JEV阳性血清的免疫反应性 | 第79页 |
·Western blot分析 | 第79页 |
·ELISA分析 | 第79页 |
·融合蛋白免疫动物 | 第79-80页 |
·检测鼠抗融合蛋白抗体 | 第80-81页 |
·ELISA检测鼠抗融合蛋白免疫血清 | 第80页 |
·Western blot检测鼠抗融合蛋白免疫血清 | 第80页 |
·中和试验 | 第80-81页 |
·合成短肽检测猪血清 | 第81页 |
2 结果 | 第81-93页 |
·短肽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| 第81-83页 |
·抗原表位鉴定 | 第83-85页 |
·抗原表位的精确定位 | 第85页 |
·抗原表位作图 | 第85-86页 |
·抗原表位的免疫原性 | 第86-89页 |
·中和试验 | 第89-92页 |
·合成短肽检测猪血清 | 第92-93页 |
3 讨论 | 第93-99页 |
·E蛋白表位的鉴定 | 第93-94页 |
·已鉴定抗原表位的抗原性、亲水性、表面可及性和保守性分析 | 第94-96页 |
·抗原表位的免疫原性 | 第96页 |
·抗原表位的中和活性 | 第96-98页 |
·表位诊断研究 | 第98-99页 |
结论 | 第99-10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0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-116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16页 |
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