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法学各部门论文--刑法论文

间接正犯问题探析

内容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前言第11-12页
一、间接正犯基本理论第12-16页
 (一) 间接正犯问题的由来第12-13页
 (二) 间接正犯的立法现状第13-16页
二、间接正犯的概念与基本特征第16-26页
 (一) 间接正犯的概念第16-18页
 (四) 间接正犯的基本特征第18-26页
  1. 间接正犯首先是正犯,是正犯的一种形式第18-22页
  2. 间接正犯的非共同犯罪性特征第22-23页
  3. 间接正犯的对象性特征第23-24页
  4. 间接正犯的客观特征第24页
  5. 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具有整体性特征第24-25页
  6. 间接正犯具有承担刑事责任的独立性与直接性第25-26页
三、间接正犯的存在范围第26-35页
 (一) 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实施犯罪第26-29页
  1. 利用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人犯罪第26-29页
  2. 利用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但仍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犯罪第29页
 (二) 利用无犯罪故意之人实施犯罪第29-32页
  1. 利用他人的无罪过行为实施犯罪第29-30页
  2. 利用他人的合法行为实施犯罪第30-31页
  3. 利用他人的过失行为实施犯罪第31-32页
 (三) 利用有故意的工具实施犯罪第32-35页
  1. 利用无目的有故意的工具第32页
  2. 利用无身份的有故意的工具第32-35页
四、间接正犯的认定第35-47页
 (一) 间接正犯与教唆犯的区别第35-36页
 (二) 间接正犯与帮助犯以及片面帮助犯的区别第36-37页
 (三) 间接正犯与共犯的错误认定第37-41页
  1. 利用者误认为被利用者无刑事责任能力,但实际上被利用者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第37-39页
  2. 利用者误认为被利用者有责任能力,但实际上被利用者并无责任能力第39页
  3. 不知情的被利用者中途成为知情者的场合第39-41页
 (四) 间接正犯着手、终了时期和未遂以及中止的认定第41-47页
  1. 间接正犯实行行为着手的认定第41-43页
  2. 间接正犯终了时期的认定第43-44页
  3. 间接正犯未遂的认定第44-45页
  4. 间接正犯中止的认定第45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纳米二氧化钛粉体材料的修饰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
下一篇:电解析氢催化剂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