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9页 |
1 前言 | 第9-21页 |
·纳米材料 | 第9-10页 |
·体积效应 | 第9-10页 |
·表面效应 | 第10页 |
·量子尺寸效应 | 第10页 |
·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| 第10页 |
·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| 第10-14页 |
·纳米TiO_2 光催化氧化理论基础 | 第10-11页 |
·内部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| 第11页 |
·表面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| 第11页 |
·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改性研究 | 第11-14页 |
·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制备技术 | 第14-16页 |
·物理制备法 | 第14页 |
·化学合成法 | 第14-16页 |
·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固定技术 | 第16-17页 |
·纳米TiO_2 直接加载 | 第17页 |
·薄膜型TiO_2 光催化剂 | 第17页 |
·纳米二氧化钛应用进展 | 第17-19页 |
·环境保护领域 | 第18页 |
·医疗卫生领域 | 第18页 |
·化妆品领域 | 第18-19页 |
·汽车与涂料工业领域 | 第19页 |
·其他领域 | 第19页 |
·探索与展望 | 第19-20页 |
·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21-29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21-22页 |
·实验目标 | 第21页 |
·实验药品及仪器 | 第21-22页 |
·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工艺条件的优化 | 第22-25页 |
·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工艺条件优化实验 | 第23-25页 |
·纳米二氧化钛的修饰及改性研究 | 第25-26页 |
·纳米二氧化钛的金属元素掺杂改性 | 第25-26页 |
·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与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 | 第26页 |
·不同光催化条件对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浓度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光强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溶液PH 值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空气流量的影响 | 第27页 |
·纳米二氧化钛的表征 | 第27-29页 |
·X 射线衍射法(XRD) | 第27页 |
·差热-热重分析(DTA-TG) | 第27-28页 |
·红外光谱分析(IR) | 第28页 |
·固体表面荧光光谱分析(FS) | 第28页 |
·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 | 第28-29页 |
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9-49页 |
·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工艺优化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7页 |
·正交设计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1页 |
·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不同干燥过程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热处理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6页 |
·光催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纳米二氧化钛的金属元素掺杂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4页 |
·掺杂纳米二氧化钛TG-DTA 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掺杂纳米二氧化钛XRD 分析 | 第38-40页 |
·掺杂纳米二氧化钛FS 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1-44页 |
·FeMnCu04 复合纳米Ti02 光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光催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4-47页 |
·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(FeMnCu04)粒度分析 | 第44-45页 |
·光催化剂的XRD 分析 | 第45-46页 |
·光催化剂的FS 分析 | 第46页 |
·光催化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不同光催化条件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溶液初始浓度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| 第47页 |
·光照强度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| 第47页 |
·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| 第47-48页 |
·溶液pH 值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| 第48页 |
·空气流量的影响结果与分析 | 第48-49页 |
4 理论计算与分析 | 第49-64页 |
·量子化学计算理论基础 | 第49-52页 |
·从头计算方法(ab initio)基础 | 第49-50页 |
·密度泛函理论(DFT)基础 | 第50-52页 |
·计算基组的影响 | 第52页 |
·纳米二氧化钛的理论计算 | 第52-58页 |
·模型的选取 | 第52-54页 |
·模型坐标的确立 | 第54-56页 |
·计算方法的选择 | 第56-57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过渡金属修饰纳米二氧化钛理论计算 | 第58-64页 |
·掺杂模型的选取 | 第58-59页 |
·掺杂模型坐标的确立 | 第59-61页 |
·计算方法的选择 | 第61-62页 |
·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62-64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·结论 | 第64-65页 |
·展望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2页 |
附录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