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5页 |
·有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1-14页 |
·频数、频率和概率的界定 | 第12页 |
·条件概率的界定 | 第12-13页 |
·推理、概率推理的界定 | 第13页 |
·概率论的正式规则 | 第13页 |
·贝叶斯推理模型 | 第13-14页 |
·经典贝叶斯推理问题 | 第14页 |
·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23页 |
·基础比率忽略(Base-rate neglect)现象研究 | 第14-16页 |
·贝叶斯推理问题表征的研究 | 第16-21页 |
·贝叶斯任务的推理策略研究 | 第21-22页 |
·贝叶斯推理问题解决的发展研究 | 第22页 |
·概率推理判断标准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·贝叶斯推理的主要理论 | 第23-25页 |
·启发式策略论 | 第23页 |
·自然抽样空间(naturaz sampling space)假说 | 第23-24页 |
·频率效应论 | 第24页 |
·抽样加工理论 | 第24页 |
·心理模型理论 | 第24页 |
·嵌套集合假设(nested-sets hypothesis)理论 | 第24-25页 |
第2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案 | 第25-31页 |
·对贝叶斯推理研究的简要评价 | 第25-26页 |
·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 | 第26-27页 |
·本研究的基本构想 | 第27-31页 |
第3章 贝叶斯推理问题解决中的认知偏向测量 | 第31-51页 |
·实验1:“锚定参照错误”偏向的测量 | 第32-38页 |
·引言 | 第32-3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33-34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讨论 | 第36-38页 |
·结论 | 第38页 |
·实验2:“直觉调整差误”偏向的测量 | 第38-41页 |
·引言 | 第38-3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9-40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讨论 | 第41页 |
·结论 | 第41页 |
·实验3:“基础比率忽略”偏向的测量 | 第41-47页 |
·引言 | 第41-4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2-45页 |
·讨论 | 第45-47页 |
·结论 | 第47页 |
·总的讨论 | 第47-49页 |
·总的结论 | 第49-51页 |
第4章 嵌套表征及元认知监控对后验概率估计的影响 | 第51-63页 |
·实验4:逐步提问和叙述理由对后验概率估计的影响 | 第52-56页 |
·引言 | 第52-5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54-55页 |
·讨论 | 第55-56页 |
·结论 | 第56页 |
·实验5:明确集合嵌套关系的树图表征对后验概率估计的促进效应 | 第56-60页 |
·引言 | 第56-5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7-58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讨论 | 第59-60页 |
·结论 | 第60页 |
·总的讨论 | 第60-62页 |
·总的结论 | 第62-63页 |
第5章 生活情境任务中的贝叶斯推理 | 第63-69页 |
·实验6:任务情境和证据信息对青少年贝叶斯推理的影响研究 | 第64-65页 |
·被试 | 第6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64-65页 |
·实验设计 | 第65页 |
·实验程序 | 第65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讨论 | 第66-68页 |
·青少年贝叶斯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 | 第66-67页 |
·不同证据信息对贝叶斯任务推理能力发展趋势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·数学焦虑和刻板印象对贝叶斯任务推理的影响 | 第68页 |
·总的结论 | 第68-69页 |
第6章 综合讨论与总结 | 第69-79页 |
·综合讨论 | 第69-73页 |
·人们在贝叶斯推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到底怎么了? | 第69-70页 |
·贝叶斯推理问题解决中的认知偏向 | 第70-71页 |
·任务结构的嵌套关系表征及元认知监控对后验概率估计的影响 | 第71-73页 |
·生活情境任务中的贝叶斯推理及其发展 | 第73页 |
·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73-74页 |
·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| 第74-76页 |
·对贝叶斯推理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偏向研究 | 第75页 |
·对贝叶斯推理进行了内容效应的分析讨论 | 第75页 |
·对贝叶斯推理进行了策略训练的改善研究 | 第75页 |
·对贝叶斯推理进行了学科性质的影响研究 | 第75-76页 |
·对贝叶斯推理进行了生活情境中的发展研究 | 第76页 |
·未来研究展望 | 第76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5页 |
附录 1 实验材料 | 第85-91页 |
附录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| 第91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