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犯罪被害人概述 | 第11-24页 |
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的界定 | 第11-14页 |
一、从犯罪被害人学的角度理解 | 第11-12页 |
二、从刑事诉讼法学的角度理解 | 第12-14页 |
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历史考察 | 第14-18页 |
一、被害人权益完全由“自己”保护救助而无国家公权干预的阶段 | 第14-15页 |
二、国家公权开始干预犯罪事件,注重对国家利益、社会利益保护而对被害人权益保护有所弱化的阶段 | 第15-16页 |
三、强调保护国家利益、社会利益而被害人权益保护逐渐被遗忘的阶段 | 第16-17页 |
四、注重保护国家、社会利益的同时突出受害者权益保护的阶段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理论根据 | 第18-24页 |
一、人权保障、尊严价值理论 | 第18-20页 |
二、刑事救济原理 | 第20-21页 |
三、“三元结构模式”的刑事法律关系理论 | 第21-24页 |
第二章 犯罪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| 第24-52页 |
第一节 国外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考察 | 第24-35页 |
一、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下犯罪被害人的权利 | 第24-27页 |
二、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犯罪被害人的权利 | 第27-31页 |
三、混合式诉讼模式下犯罪被害人的权利 | 第31-33页 |
四、各国犯罪被害人权利之比较分析 | 第33-35页 |
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和地位的演变 | 第35-36页 |
第三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的现状 | 第36-43页 |
一、我国犯罪被害人现有的诉讼权利 | 第37-39页 |
二、我国犯罪被害人在诉讼过程中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3页 |
第四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完善 | 第43-52页 |
一、加强对犯罪被害人报案、控告、起诉权的保障 | 第43-45页 |
二、赋予犯罪被害人上诉权 | 第45-47页 |
三、切实保障犯罪被害人参加法庭审理 | 第47-48页 |
四、完善犯罪被害人避免再次受伤害的权利 | 第48-50页 |
五、赋予刑罚执行阶段犯罪被害人的知悉、建议、监督性权利 | 第50-52页 |
第三章 犯罪被害人的损害赔偿与补偿权 | 第52-73页 |
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 | 第52-58页 |
一、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现状 | 第52-53页 |
二、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必要性 | 第53-57页 |
三、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构想 | 第57-58页 |
第二节 加强罪犯对被害人的物质及精神损害的实际赔偿 | 第58-59页 |
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 | 第59-73页 |
一、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的理论根据 | 第59-62页 |
二、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62-67页 |
三、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建 | 第67-73页 |
结语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