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linux和ARM的隧道交通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0页 |
·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隧道监控系统结构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外对隧道交通控制器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的研究目的 | 第17-18页 |
·本文研究的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系统总体构架和开发平台的建立 | 第20-26页 |
·系统总体构架 | 第20-21页 |
·软硬件选型 | 第21-23页 |
·处理器的分析与选型 | 第21-22页 |
·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分析与选型 | 第22-23页 |
·Linux开发环境建立 | 第23-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嵌入式以太网及Modbus协议 | 第26-40页 |
·嵌入式以太网分析 | 第26页 |
·TCP/IP协议 | 第26-30页 |
·TCP/IP协议构架 | 第26-28页 |
·TCP协议 | 第28-29页 |
·UDP协议 | 第29-30页 |
·MODBUS通讯协议 | 第30-38页 |
·Modbus RTU/ASCⅡ | 第31-33页 |
·CRC校验程序设计 | 第33-36页 |
·Modbus/TCP | 第36-37页 |
·使用Modbus/TCP的优势 | 第37-38页 |
·Modbus程序设计 | 第38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 | 第40-54页 |
·电源模块电路 | 第40-41页 |
·复位模块电路 | 第41-42页 |
·JTAG接口电路 | 第42页 |
·SDRAM接口电路设计 | 第42-43页 |
·FLASH存储接口电路设计 | 第43-45页 |
·USB接口电路 | 第45页 |
·SD卡接口电路 | 第45-47页 |
·I/O模块电路 | 第47-49页 |
·串口模块电路 | 第49-51页 |
·RS232接口设计 | 第49-50页 |
·RS485接口设计 | 第50-51页 |
·以太网模块电路 | 第51-52页 |
·可扩展系统总线接口 | 第52-53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| 第54-72页 |
·I/O程序设计 | 第54-59页 |
·数字I/O | 第54-55页 |
·模拟I/O | 第55-56页 |
·I/O函数驱动内核移植与运行 | 第56-59页 |
·串口程序设计 | 第59-62页 |
·主站设计 | 第59-61页 |
·从站设计 | 第61-62页 |
·嵌入式以太网服务器软件设计 | 第62-70页 |
·基本的C/S服务模型 | 第62-64页 |
·多进程并发服务器 | 第64-67页 |
·功能代码分析 | 第67-69页 |
·服务器程序的Makefile文件制作 | 第69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六章 数据库设计 | 第72-78页 |
·嵌入式数据库性能分析 | 第72-73页 |
·SQLite的构架 | 第73-74页 |
·sqlite运行于ARM上的实现 | 第74-76页 |
·sqlite的编译 | 第74-75页 |
·sqlited在ARM9上的移植 | 第75-76页 |
·sqlite3数据库操作 | 第76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七章 光电以太网模块设计 | 第78-82页 |
·10/100Mbps光电以太网模块结构 | 第78页 |
·光电以太网芯片IP113ALF分析 | 第78-80页 |
·光电以太网模块电路设计 | 第80-8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八章 系统与PC的连接 | 第82-90页 |
·基于VB的客户端开发 | 第82-84页 |
·Winsocket控件 | 第82页 |
·客户端程序设计 | 第82-84页 |
·通过Modbust/TCP协议与VB客户端连接 | 第84-85页 |
·通过Modbust/TCP协议与组态王连接 | 第85-8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0-92页 |
·论文总结 | 第90页 |
·课题展望 | 第90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6页 |
附录A S3C2440处理器电原理图 | 第96-99页 |
附录B DM9000电原理图 | 第99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