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变压器、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--变流器论文--逆变器论文

组合式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1 绪论第9-19页
   ·电源并联技术的研究背景第9-11页
   ·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1-16页
   ·逆变器并联控制的关键技术第16-17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8-19页
2 三相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分析第19-41页
   ·引言第19页
   ·三相逆变器的数学模型第19-23页
   ·三相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第23-29页
   ·三相逆变器的过载限流策略第29-31页
   ·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分析第31-38页
   ·三相逆变器的试验结果第38-3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9-41页
3 基于无功闭环调压有功滞后相位的并联控制方案第41-59页
   ·引言第41页
   ·无功闭环调压有功滞后相位的并联策略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·逆变器中的数字锁相技术第45-50页
   ·并联控制系统的小信号模型第50-54页
   ·无功闭环调压有功滞后相位并联模型的仿真分析第54-5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8-59页
4 基于同步脉宽跟踪的并联控制方案第59-74页
   ·引言第59页
   ·同步脉宽跟踪并联控制的理论分析第59-62页
   ·同步脉宽跟踪并联的控制系统分析第62-69页
   ·改进型的同步脉宽跟踪并联控制方案第69-70页
   ·同步脉宽跟踪并联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3-74页
5 并联控制系统及其试验结果第74-80页
   ·三相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第74-75页
   ·试验结果第75-7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9-80页
6 全文总结第80-83页
   ·本文工作的总结第80-82页
   ·今后工作的展望第82-83页
致谢第83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8页
附录 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
下一篇:活血通络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