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引言 | 第9-11页 |
| 2 材料和方法 | 第11-22页 |
| ·菌种与玉米品种 | 第11页 |
| ·供试培养基 | 第11页 |
| ·供试药品及主要试剂 | 第11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11-12页 |
| ·玉米大斑病菌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SCD的克隆 | 第12-15页 |
| ·引物设计 | 第12页 |
| ·病菌基因组DNA及总RNA提取 | 第12-13页 |
| ·cDNA第一链的合成 | 第13页 |
| ·病菌SCD和PKS基因组DNA和cDNA同源片段的获得 | 第13页 |
| ·DNA片段的纯化 | 第13-14页 |
| ·PCR产物与pMD18-T载体的连接 | 第14页 |
| ·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14页 |
| ·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| 第14-15页 |
| ·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 | 第15页 |
| ·基因全长的获得 | 第15-19页 |
| ·5’RACE扩增 | 第15-17页 |
| ·3’RACE扩增 | 第17-18页 |
| ·Genome Walking技术获得PKS基因下游DNA序列 | 第18-19页 |
| ·基因的拼结和全长cDNA的获得 | 第19页 |
| ·基因的功能分析 | 第19页 |
| ·基因DNA全长的获得和基因结构分析 | 第19页 |
| ·基因的拷贝数分析 | 第19-21页 |
| ·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SCD的抑制剂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·Carpropamid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| 第21页 |
| ·Carpropamid对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42页 |
| ·基因组DNA和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 | 第22页 |
| ·SCD和PKS基因同源片段的获得 | 第22-25页 |
| ·基因简并引物的设计 | 第22-23页 |
| ·PCR产物的纯化、克隆、测序 | 第23-25页 |
| ·SCD和PKS基因全序列的获得 | 第25-30页 |
| ·RACE技术获得SCD的cDNA全长 | 第25-26页 |
| ·SMART RACE和Genome Walking技术获得PKS基因序列 | 第26-30页 |
| ·玉米大斑病菌SCD基因DNA全长和基因的结构分析 | 第30-32页 |
| ·基因的相似性及基因可能功能分析 | 第32-40页 |
| ·SCD基因的相似性及基因可能功能分析 | 第32-36页 |
| ·PKS基因的相似性及基因可能功能分析 | 第36-40页 |
| ·SOUTHERN杂交 | 第40-41页 |
| ·探针的制备 | 第40页 |
| ·Southern杂交 | 第40-41页 |
| ·玉米大斑病菌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SCD的抑制剂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Carpropamid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| 第41页 |
| ·Carpropamid对附着孢形成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| 4 讨论 | 第42-46页 |
| ·利用蛋白质的保守性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基因克隆 | 第42页 |
| ·RACE技术获得基因cDNA全长 | 第42-43页 |
| ·GENOME WALKING技术获得已知基因片段的侧翼序列 | 第43页 |
| ·PKS的结构域及可能功能 | 第43-44页 |
| ·SCD基因的结构及可能功能 | 第44-46页 |
| 5 结论 | 第46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53页 |
|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3-54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54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