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(一)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0页 |
一、中职生的特征及应用互联网的基本状况 | 第10-16页 |
(一) 中职生的概念和特征 | 第11-14页 |
(二) 中职生应用互联网的基本情况 | 第14-16页 |
二、互联网对中职生思想品德的积极影响 | 第16-20页 |
(一) 互联网资源的共享性强化了中职生对德育课的兴趣 | 第17-18页 |
(二) 互联网平等的交互性提升了中职生的主体意识 | 第18页 |
(三) 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激发了中职生的创新思维 | 第18-19页 |
(四) 互联网操作的主观性增强了中职生的自信意识 | 第19-20页 |
三、互联网对中职生思想品德的消极影响及原因分析 | 第20-28页 |
(一) 互联网对中职生思想品德的消极影响 | 第20-23页 |
(二) 互联网对中职生思想品德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| 第23-28页 |
四、消除互联网对中职生思想品德消极影响的对策 | 第28-37页 |
(一) 任重道远——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| 第29-31页 |
(二) 循循善诱——培养子女良好的上网习惯 | 第31-33页 |
(三) 群策群力——把互联网道德建设纳入社会公德建设 | 第33-37页 |
结束语 | 第37-38页 |
注释 | 第38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附录 | 第42-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