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绪论: 泰戈尔思想的现代意义 | 第12-19页 |
一 | 第12-13页 |
二 | 第13-15页 |
三 | 第15-17页 |
四 | 第17-19页 |
第一章 泰戈尔的宗教思想 | 第19-46页 |
第一节 《奥义书》及吠檀多哲学对泰戈尔的深刻影响 | 第19-25页 |
一、有神论的形成 | 第21-22页 |
二、泰戈尔宗教思想中的泛神论 | 第22-25页 |
第二节 泰戈尔对佛教、耆那教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| 第25-33页 |
一、一视同仁的拯救意识──奉献给无限的爱 | 第26-30页 |
二、对宗派主义宗教意识的批判 | 第30-33页 |
第三节 泰戈尔对伊斯兰教和琐罗亚斯德宗教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| 第33-46页 |
一、印度苏非派与泰戈尔的宗教神秘主义倾向 | 第34-39页 |
二、伟大先知的召唤──宗教的道德性质和方向 | 第39-46页 |
第二章 泰戈尔的哲学思想 | 第46-76页 |
第一节 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本体论 | 第46-54页 |
一、梵是最高的实在──泰戈尔的宇宙观 | 第47-52页 |
二、梵、自然、人 | 第52-54页 |
第二节 泰戈尔哲学思想的认识论 | 第54-60页 |
一、人的认识对象和认识途径 | 第54-57页 |
二、真理是一切事物的综合 | 第57-60页 |
第三节 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 | 第60-67页 |
一、泰戈尔的自然观 | 第61-63页 |
二、对手还是同伴──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 | 第63-67页 |
第四节 论“人的宗教”──泰戈尔的人生哲学 | 第67-76页 |
一、在万千欢娱的约束里拥抱自由─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| 第68-71页 |
二、人道主义的推崇和幻灭 | 第71-76页 |
第三章 泰戈尔美学思想概观 | 第76-92页 |
第一节 泰戈尔论自然美 | 第76-82页 |
一、自然因何而美 | 第76-80页 |
二、自然美在泰戈尔美学思想中的地位 | 第80-82页 |
第二节 泰戈尔论美 | 第82-92页 |
一、美不是抽象的观念:美与真、善的关系 | 第83-86页 |
二、和谐──美在关系中 | 第86-89页 |
三、美的完整性:美是全部 | 第89-92页 |
第四章 泰戈尔的文学、艺术美学思想 | 第92-129页 |
第一节 泰戈尔论文学(Literature)的美学特征 | 第92-109页 |
一、文学之美在于多种因素的和谐统一 | 第92-99页 |
二、继承与创新:泰戈尔的“情味”观 | 第99-109页 |
第二节 泰戈尔论艺术( Art)的美学特征 | 第109-129页 |
一、泰戈尔论艺术的本质 | 第109-115页 |
二、泰戈尔论各门类艺术的特征 | 第115-129页 |
第五章 在传统与现代转型中的泰戈尔的比较美学观 | 第129-157页 |
第一节 泰戈尔对西方美学的评价 | 第130-143页 |
一、泰戈尔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借鉴与批判 | 第130-139页 |
二、泰戈尔的和谐美观与西方和谐美观的比较 | 第139-143页 |
第二节 泰戈尔对东方美学的评价与展望 | 第143-157页 |
一、泰戈尔对东方美学思想精髓的阐发和评价 | 第144-149页 |
二、预测──东方美学思想可能的发展方向 | 第149-157页 |
结语:让人性回归梵的鸟巢──世界的泰戈尔 | 第157-168页 |
一、泰戈尔在西方世界的反响 | 第158-162页 |
二、泰戈尔在东方其他民族的反响 | 第162-1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8-174页 |
后记 | 第1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