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有关教育目标的理论 | 第8-24页 |
·教育目标的提出 | 第8-9页 |
·教育目标的功能 | 第9页 |
·有关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比较 | 第9-16页 |
·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与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比较 | 第9-11页 |
·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与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比较 | 第11-13页 |
·1956版和2001版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比较 | 第13-16页 |
·有关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究与应用 | 第16-20页 |
·有关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研究 | 第16-18页 |
·有关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应用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·启示 | 第20-24页 |
·合理建构学科教育目标体系,实现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协调 | 第20页 |
·正确看待布卢姆的行为主义取向 | 第20-22页 |
·确定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全人化取向 | 第22页 |
·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实践尝试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有关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理论 | 第24-30页 |
·自我效能感的提出 | 第24页 |
·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| 第24-25页 |
·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| 第25-27页 |
·有关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| 第27-30页 |
·国外的相关研究 | 第27页 |
·国内的相关研究 | 第27-28页 |
·启示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问题的提出 | 第30-32页 |
·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| 第30-31页 |
·研究的主要目的 | 第31页 |
·本研究的基本假设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《刑事技术》课程教学目标编写及目标呈现教学 | 第32-42页 |
·教学目标使用情况的调查 | 第32页 |
·目标编写的指导思想 | 第32-33页 |
·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学习 | 第33-35页 |
·单元教学目标向课时教学目标的转移 | 第35页 |
·教学目标分类表的编写(示例) | 第35-38页 |
·传统教学目标的列举 | 第35-36页 |
·教学目标陈述方法的选择 | 第36页 |
·列举教学目标 | 第36-37页 |
·编制教学目标分类表 | 第37-38页 |
·目标呈现教学设计 | 第38-42页 |
·教学目标分类表的呈现 | 第39-40页 |
·课程的导入 | 第40页 |
·目标呈现教学 | 第40-42页 |
第五章 实验研究 | 第42-54页 |
·被试 | 第42页 |
·研究设计 | 第42页 |
·工具——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 | 第42-44页 |
·问卷的编制 | 第42-43页 |
·问卷的评分 | 第43页 |
·问卷的分析 | 第43-44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4页 |
·研究程序 | 第44-47页 |
·预测 | 第44-45页 |
·前测——学习自我效能量表的施测 | 第45-46页 |
·正式施测 | 第46-47页 |
·数据录入、整理与分析 | 第47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7-49页 |
·不同班级学习成绩的比较 | 第47-48页 |
·不同班级学习自我效能感前后测的比较 | 第48页 |
·高分组与低分组目标掌握成绩的比较 | 第48-49页 |
·不同班级目标掌握中的目标层次比较 | 第49页 |
·分析与讨论 | 第49-54页 |
·有关目标呈现教学的讨论 | 第49-50页 |
·有关实验研究的讨论 | 第50-54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4-55页 |
附录一: 教学目标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| 第55-57页 |
附录二: 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 | 第57-59页 |
附录三: 教育目标分类学辅导材料 | 第59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后记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