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城墙的功能、地位的转变以及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求 | 第9页 |
·突出城市特色,增强城市记忆的需求 | 第9-10页 |
·优化人居环境,改善城市绿地结构的需求 | 第10页 |
·古城墙带状公园的兴起和相关理论研究滞后的矛盾 | 第10页 |
·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概况 | 第10-12页 |
·国外理论和实践概述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目的、意义 | 第12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2页 |
·理论文献研究法 | 第12页 |
·调查分析法 | 第12页 |
·归纳演绎法 | 第12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2-14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14-15页 |
2 以城墙为依托的城市带状公园概述 | 第15-22页 |
·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·城市带状公园 | 第15页 |
·城墙遗迹、遗址型带状公园 | 第15-16页 |
·以古城墙为依托的城市带状公园的界定 | 第16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分类 | 第16-17页 |
·按城墙带状公园的布局结构分 | 第16-17页 |
·按城墙在带状公园中的位置分 | 第17页 |
·按城墙的修筑材料分 | 第17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功能 | 第17-19页 |
·文化传承功能 | 第17-18页 |
·构成城市意象 | 第18页 |
·游憩功能 | 第18页 |
·审美功能 | 第18-19页 |
·生态功能 | 第19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特征 | 第19-22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与其它类型的带状公园的共同特征 | 第19-20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个性特征 | 第20-22页 |
3 城墙带状公园的总体布局 | 第22-26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定位 | 第22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立意和构思 | 第22-23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设计原则 | 第23-24页 |
·分区规划 | 第24-26页 |
4 城墙带状公园空间的特征和组织 | 第26-41页 |
·影响城墙带状公园空间构成和组织的特殊要素 | 第26页 |
·古城墙 | 第26页 |
·护城河 | 第26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空间特性 | 第26-27页 |
·空间的线性 | 第26-27页 |
·空间的复合性 | 第27页 |
·边界空间的活跃性和序列性 | 第27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空间序列组织 | 第27-35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短轴方向上的序列组织 | 第28-32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长轴方向上的空间序列组织 | 第32-35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边界设计 | 第35-41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关系 | 第36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一般边界的设计 | 第36-39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特殊边界的设计 | 第39-41页 |
5 城墙带状公园景素的设计 | 第41-58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地形设计 | 第41-42页 |
·地形设计与公园布局 | 第41页 |
·地形设计与公园形态 | 第41-42页 |
·地形设计与古城墙和护城河 | 第42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交通游线组织 | 第42-46页 |
·公园交通与公园开放性 | 第43页 |
·园路设计与公园形态 | 第43-45页 |
·园路设计与古城墙 | 第45-46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水体设计 | 第46-50页 |
·护城河 | 第46-48页 |
·其它水体 | 第48-50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植被规划 | 第50-55页 |
·影响城墙带状公园植被规划的因素 | 第50页 |
·植物规划与公园形态 | 第50-53页 |
·植物规划与古城墙 | 第53-54页 |
·植物规划与护城河 | 第54-55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园林建筑设计 | 第55-58页 |
·建筑设计与古城墙 | 第56页 |
·建筑的风格的正确定位 | 第56页 |
·注重建筑的细部设计 | 第56-58页 |
6 城墙带状公园中历史文化的表达 | 第58-63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的历史文化构成 | 第58页 |
·物质文化要素 | 第58页 |
·精神文化要素 | 第58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文化的挖掘与表达所要遵循的原则 | 第58-59页 |
·时代性的原则 | 第58-59页 |
·保护和利用的原则 | 第59页 |
·雅俗共赏的原则 | 第59页 |
·城墙带状公园中历史文化的表达 | 第59-63页 |
·物质文化要素的利用 | 第59-61页 |
·精神文化要素的表达 | 第61-63页 |
7 结语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附录——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0页 |